扶阳夏季养生

2021-05-27 │ 扶阳夏季养生 冬季饮食养生扶阳

夏日养生 祛暑化湿扶阳三结合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生常识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夏日养生 祛暑化湿扶阳三结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医学指导/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

今年夏天无疑是最符合岭南气候特点的——晴则骄阳似火,雨则暴雨倾盆……典型的高热潮湿天气。很多人此时不舒服,身倦乏力,不思饮食,关节酸痛等。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教授指出,夏日要注意保健养生,祛暑、化湿、扶阳三不误。

祛暑:“阳暑”勿喝藿香正气水

岭南的夏日,气温颇高,聂斌指出,暑为夏季的主气,中暑分“阳暑”“阴暑”,预防与治疗都要分清。

最常见的是“阳暑”,如果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体弱者更容易中招。“阳暑”的主要症状是头晕、头痛、乏力、口渴、大汗、面色发红、体温升高等。

预防“阳暑”,要避免长期待在暴晒高温环境,劳作、游玩一段时间后,就要到通风阴凉处纳凉,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凉水洗脸以降温;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或淡盐水,尽量少喝冰水;随时警惕身体状况,若出现头晕、头痛、发热乏力的前兆症状,则要及时离开高温环境,做好防暑降温补水的措施,严重的须马上到医院救治。

治疗上,如果轻度发热,建议首先物理降温,用冷水浸湿毛巾到不滴水,折叠放在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或用温湿毛巾擦拭身体,促进散热;多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同时也可增加排尿次数,促进降温。

治疗“阳暑”,还可以用白虎汤加竹叶。

材料:石膏50克,知母15克,甘草15克,竹叶10克,粳米50克。

做法:加入三到四百毫升的水,熬成粥水即可食用,有清热泻火、除烦生津的功效。

“阴暑”也非常多见,症状是发热恶寒、吐泻、无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没食欲、大便稀、舌苔腻,贪凉喜冷饮的人更容易罹患。

预防“阴暑”,要避免“热身”冲“冷水凉”、在空调冷气房进进出出等。推荐“防暑和胃饮”来预防“阴暑”。

材料:藿香3克,香薷3克,麦冬或陈皮3克,生姜两片。

做法:以上材料加入200~300毫升的水,煮沸后可适量加入冰糖,即可饮用,此茶起到清暑散寒、化湿和胃的作用。

而治疗“阴暑”,可使用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治疗。聂斌特别提醒,中暑后如果不分“阴暑”“阳暑”,一味喝上一瓶藿香正气水,那对于“阳暑”者可谓“火上浇油”。

化湿:巧用陈皮做汤水

高温、雨水带来湿热气候,中医认为,湿伤人体阳气,同时也伤脾阳,可导致脾胃功能运化失调,出现不爱进食、疲劳、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如何夏日化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推拿科副主任医师曾科学推荐好好利用岭南道地药物——广东陈皮。

一说起陈皮,很多人只记得它擅于化痰止咳,其实它的功效远远不止。陈皮还适宜于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咳嗽多痰等患者服用。暑热之际,建议可巧用陈皮做汤水。

陈皮老鸭煲冬瓜

用料:陈皮10g,鸭肉500g,冬瓜500g,薏米50g。

做法:鸭肉洗净后切成小块,冬瓜切成与鸭肉般大小的小块,放入清水2000ml,煮开后放入上述药材,同煮1小时后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化湿、滋阴清热,老少咸宜。

陈皮绿豆百合糖水

用料:绿豆200g,陈皮10g,百合50g,冰片糖100g。

做法:绿豆加水煮沸后放入陈皮、百合同煮1小时,放冰糖调味后放至室温饮用

功效:消暑解渴、宁心安神。

陈皮普洱茶

用料:陈皮3g,普洱茶10g。

做法:两者放进沸水中冲泡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健脾消食,减肥消脂。

扶阳:灸疗外治助养生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夏天火辣辣,养生保健却还需要扶阳,“夏日难道不是人体的阳气最盛的吗?”

对此,聂斌指出,夏天确实是大自然的阳气最盛,人体也是阳气外发而活跃于机体表面,因此也正是最需要固护阳气之时。道理如同深井凉水:阳气盛于地面,反而地下阳气最虚,哪怕外界温度最高,夏季喝深井中的水也是清凉的。

空调、冷饮、晚睡、贪凉都是损害阳气的做法,夏季的饮食应着重健脾利湿、行气化痰,夏季多摄取豆类、瓜类这类健脾祛湿的菜肴,摄取一些姜、葱、蒜也有扶阳的作用。除日常生活保养外,聂斌推荐了几种用灸疗扶阳的方法。

艾灸

艾灸的纯阳温热作用可以祛散人体的寒湿邪气,温通人体经络,补充人体阳气,使气血畅通。在夏天,扶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30分钟,可以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选择肺腧、风门、身柱、足三里等,进行灸治,还可以很好地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火艾灸

在背部依次垫上药膜(扶阳之药,附子、干姜、肉桂等制成药酒)、干毛巾、艾绒,点火烧20秒,再用湿毛巾扑灭。这一疗法可促进药气通过皮肤由表皮渗到真皮、骨骼、关节中去,透达周身,酒助火烤,火借酒威,使风寒去除。可明显改善阳虚体质,调理阴阳平衡,扶正祛邪。

三伏天灸

以“春夏养阳”等理论为依据,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甚至起泡,以激发经络、调整气血而防治疾病甚至“冬病夏治”。(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李朝、金小洣)

扩展阅读

生黄芪香薷祛暑湿



|点击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暑湿是受暑湿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多发生于夏季暑湿俱盛之时, 其发病较急, 初起见有身热、头身重病、微汗、口渴等表现。

中医认为, 暑兼湿邪从皮毛而入, 常表现为发热, 伴有头痛、身重体倦、肢体酸痛、脘痞胸闷等。在暑湿疾病的治疗上, 以清暑利湿为主, 佐以芳香化湿方可缓解本病。

生黄芪味甘、性微温, 归脾、肺经, 为补气要药, 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 多用于固表、托疮、利水等。香薷味辛, 性微温, 入肺、胃经, 具有发汗解表, 化湿和中, 利水消肿的作用。莲子味甘、涩, 性平, 归脾、肾、心经, 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的作用。滑石味甘、性淡寒, 归膀胱、肺、胃经, 有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作用。滑石利尿通淋、祛湿敛疮。竹叶具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甘草能调和诸药, 上述中药共同配合, 能发挥清暑化湿的功效, 对于夏季暑湿所致的身热、恶心、头痛疗效较好。

阳气强,则生命力强,养生必须先扶阳,扶阳是身体的治本之法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认为人体最宝贵的莫过于阳气,就像普照大地的太阳,是造化之源,性命之本。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是阳气的表现。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中医认为,人体阳气主要有三大作用:一是生化作用,人体靠阳气生化气血、精血津液;二是宣化作用,人体的气血、津液主要精微要靠阳气输送、散布;三是卫外作用,阳气有防御和卫外作用,即抵御疾病。

现代人过度操劳,整天没有力气,这多半是阳气不足的表现,这样的症状其实是提示机体累了,不能再过度消耗了,需要温养阳气了。

阳气不足的人往往会出现面色晦暗,或者面颊多见黄褐癍等,此时当重视机体的阳气,从扶阳入手进行调理。这远远比去从表皮上治疗黑癍要高明地多,而且是治本之法。

人为什么会容易疲劳呢?那是因为五脏六腑不协调了,产生能量的能力减退了,导致了机体的能量不足。此时治疗的关键是扶助阳气,协调阴阳,以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因此,既要补气,也要扶阳,还要考虑气血的平衡。

如何养护阳气?

1、重视肾阳,不妄作劳。

少房事。房事过度则伤肾阳,而肾阳为一身根本之阳,寄存于下焦之中。因此,气功理论中把下焦称为丹田,认为此处之阳非常重要,关乎人之生死寿命。肾阳不伤,则一身五脏六腑之阳有根。《类经》中把肾阳比作:“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脉真阳”,认为此阳不息则生命之火不熄。

夜半早睡。早睡以养少阳,少阳内存相火,为肾阳所支配之阳。简单地说,如果肾阳是体,是根本,那么少阳就是用,是枝叶。少阳受肾阳所使而安排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因此少阳阳气旺盛则全身脏腑机能旺盛。晚上11点至1点为少阳胆经之时辰,此时睡觉可以养胆之少阳升发之气,叶旺则根自然旺。

不妄作劳,不剧烈体育运动。过度劳累则会耗伤真气,并会伤及肾中元阳,因此古代的大医以及气功家一再强调要养气,不可过劳。根据阳主阴从的观点,阳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但过耗阳气则会导致阳损及阴而阴阳俱损。因此,比如跑马拉松、长途跋涉等,都会伤阳气,不利于养阳。

2、重视脾阳,不吃寒凉

饮食要温。特别是夏天,不可多吃寒凉之物。自从有了冰箱之后,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多以热食,现在则贪凉食。特别是在夏天,更是肆意食冷,如雪糕、冰淇淋、凉茶、冰啤酒等。殊不知过食寒凉之物会伤及中阳。中阳伤则易见腹泻、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且,中阳为人生后天之本。先天不足是父母给的,后天就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3、扶助阳气,少用西药。

不要滥用抗生素以及各种西药,以防伤正。多数西药都是以化学理论合成的,其根本不属于人体所有,而是外来的东西。机体不能直接接受化学药物,需要阳气去消化吸收。况且西药本身多属寒凉,会伤害人体阳气。

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您的鼓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将持续为大家更新更多的养生小知识,愿每个人平安健康!

夏天多吃这三种辣物 能祛暑湿防肠炎


夏季气温较高,但人体内还是会有虚寒,偶尔吃吃温热食物,让身体适当出汗,有助于带走体内的暑湿之邪。以下三种辛辣食物,有利于健康度夏。赶紧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佐餐放蒜,防肠炎

大蒜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在做凉拌菜时放些蒜泥,可促进食欲,更能消毒杀菌,避免生吃食物或烹调不当而诱发细菌性痢疾。

需要注意的是,大蒜毕竟辛温,阴虚火旺、肝热目疾、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的人最好别吃。生蒜易刺激肠胃黏膜,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的病人也慎食。

老吹空调,吃生姜

天气炎热,不少人贪凉,喜欢吹空调、吃冷饮,很容易导致胃中虚冷,进而出现拉肚子等症状。适量吃点生姜,能顺应夏季阳气的升发,温胃散寒。

姜的吃法很多,如熬姜汤,炒菜放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等。需要注意的是,生姜性辛温,属热性食物,一次不要多吃,以3~5片为宜。

青椒发汗,降体温

青椒性温味辛,能够通过发汗降低体温,并缓解肌肉疼痛,也有助于生发阳气。

此外,青椒富含维生素C,有增强免疫力的效果。但眼疾患者及食管炎、胃肠炎、胃溃疡、痔疮患者应少吃或忌食。

化气为阳环跳穴


环跳穴为足少阳胆经经穴, 位于臀部的侧面, 临近髋关节, 又被称为“环谷”“髀厌”“枢中”“髋骨”等。

“环跳”一词有多重含义, “环”字取圆形、弯曲之意, “跳”为跳跃之义, 所以“环跳”是对下肢弯曲呈跳跃状态的描述, 而环跳穴的主治便是腰腿难弯的下肢疾病。环跳穴的取穴体位也是屈曲大腿, 似跳跃之姿。

另外, “跳”的跳动之意, 也意味着此处阳气强健。环跳穴所在部位肌肉丰厚, 大量胆经的水湿之气, 在此气化为阳, 故本穴阳气充健。

环跳穴位于臀部外下方, 在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简易取穴法:侧卧位, 大腿微屈, 于身体侧线找到股骨大转子, 尾骨端上方即为骶管裂孔, 将两点连线3等分, 内侧2/3处, 即外侧1/3处就是环跳穴, 为一凹陷处。) 环跳穴皮肤下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支和臀上皮神经的双重分布。皮下筋膜发达, 富有纤维和脂肪组织。

寒湿侵袭, 便生酸、胀、疼

环跳穴处肌肉丰厚, 阳气充盛, 但是臀部也是寒湿之气极易侵袭的部位。腰臀部保暖不当、久坐及不良坐姿 (跷二郎腿) 等, 都会使环跳穴气血运行不畅, 病邪入侵。最常见的便是臀部受寒湿侵袭后, 出现局部酸胀、疼痛不适, 抬腿、跨步困难等症状。这是寒湿之邪侵袭, 经脉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极易发展为中医的“痹症”。若环跳穴部位出现剧烈疼痛, 则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很可能是坐骨神经痛或腰椎出了问题。

按揉刮痧均可行

环跳穴在临床应用时, 主要是针灸治疗, 如电针, 或加艾以温针灸。治疗时以针感向下肢走窜为宜, 可以通经络, 活气血, 强腰腿。除了针灸, 还可以在环跳穴或其循行经脉上按摩、刮痧、拔罐等。

按摩

用拇指指端用力揉按环跳穴, 一次1~3分钟, 同时由上至下按揉下肢的外侧面, 可防治下肢痿痹、膝关节痛等下肢疾病;拍打环跳穴, 可以治疗便秘。

刮痧

用刮痧板在环跳穴及下肢的外侧面由上而下进行刮痧, 可以治疗下肢痿痹不遂、湿疹、脚气等。

拔罐

在环跳穴用闪罐法, 罐子拔住后, 立即起下, 反复吸拔多次, 至皮肤潮红即可。可以活血散寒、祛风除湿, 治疗风疹、湿疹、痹症等。

近治腰臀, 远调下肢

环跳穴就近可治疗腰、腹、臀部疾病, 远可调节下肢疾病, 有强身健腿、通经活络之功效, 是治疗腰腿疼痛, 下肢无力、麻痹、酸痛的首选穴位。现代用环跳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髋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炎、脑血管病后遗症, 湿疹、脚气、神经衰弱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病症。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以坐骨神经分布区 (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 疼痛为主, 疼痛剧烈, 患者有强迫体位 (患者为了减轻痛苦, 被迫采用的某种体位) , 多为单侧, 因疼痛导致运动困难。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 是局部及周围结构的病变对坐骨神经的刺激压迫与损害。其疼痛以臀部和下肢的侧面及后中线为多, 属足太阳经和少阳经循行部位, 针灸环跳穴对该病疗效独到, 针感能否传导至足部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配穴:配殷门穴、阳陵泉穴、委中穴、昆仑穴, 可达疏通经络, 活血止痛之功。

痛经

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下腹部疼痛、坠胀, 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 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 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 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治疗配穴:配气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血海穴、关元穴, 可温阳散寒、通经活血, 治疗痛经。环跳穴位于臀部, 配合局部其他穴位治疗妇科病症也有好的疗效。

便秘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排便少于2次, 同时排便困难、粪质硬结、量少。

治疗配穴:配水道穴、归来穴、丰隆穴、天枢穴, 可泻热通腑, 增水行舟。

痔疮

便血、痔核脱出、疼痛、瘙痒, 肛门处有粘液流出、异物感等。

治疗配穴:配承山穴、长强穴、委中穴, 可活血止血、化痰散结。湿疹

瘙痒剧烈, 多发于四肢, 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环跳穴能化水湿之气为阳, 若功能受损, 则水湿不化, 易生湿疹。

治疗配穴:配风池穴、曲池穴、血海穴、风门穴, 有祛风、活血、止痒的作用。

脚气

系真菌感染引起, 以皮肤损害出现水疱, 伴有瘙痒、糜烂、渗液为主要表现, 往往是先单侧 (即单脚) 发生, 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

治疗配穴:配风市穴、伏兔穴、阴陵泉穴、下巨虚穴、悬钟穴, 可清热利湿, 除脚气。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私信联系,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养生常识呢?下面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呼一吸即可扶阳、安神、美颜、开心明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 期 导 读

香药同源,品香养生,值得你一辈子追求。

中国用香的历史

古人认为,保健养生必须从「性」、「命」两方面入手,而香恰恰就有「养性」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学将香视为养生养性之「药」,形成了「香药同源」的传统。

从古至今,香被赋予了很多文化意义,常常被比喻为一种高尚的品德,但其自身的功效并未因此而被忽略。

屈原在《九歌》中提到,用兰、惠烹肉,用桂、椒浸制酒,用兰草、白芷做香汤沐浴,用辛夷和白芷点缀门楣。

而以纪念屈原为始的我国端午节活动更把这种气味疗法推广成为「全民运动」。

端午期间人们焚烧或熏燃艾、蒿、菖蒲等香料植物来驱疫避秽,杀死越冬后的各种害虫以去除夏季疾病的病源,饮服各种香草熬煮的草药汤和药酒以发散体内积存的毒素。

《黄帝内经》在消渴(糖尿病)的治疗中提到过「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说的是用兰的芳香之气祛除陈久湿热之气、健脾开运。

汉初《神农本草经》时,书中已经记载了当时人们用麝香辟邪、用白芷润泽肤色、用蘼芜治疗咳逆等多种香疗方法。

……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把香的各种日常应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我们窥探到古人用香的极致。

古人把香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沐香汤、饮香茶、吃香食、熏香衣……由内至外的长期薰染,让身体也充满香气。

还记得《还珠格格》的香妃吗?遍身香气的她,所到之处总能吸引到很多蝴蝶。

这位妃子,来自维吾尔族,因遍体生香、娇美无比而深受宠爱,乾隆赐名为香妃。据考证,香妃的体香未必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

古代西域阿拉伯人善用香药,东传中日韩,西播欧罗巴,举世风靡。香妃的体香极可能就是因长期服食阿拉伯医方香药而形成。

时至今日,香药已进入医疗、香料食品,护肤品等领域。尤其在养生、护肤方面,香药有其独到的功效。

香药同源,香与中医中药

中医学认为,养生不外乎养神和养形,香气养生具有形神兼顾的特点,可以养神、固精、调气。

中医对香药也进行了系统归类和整理,总结出了不同生长部位的香药与人体经脉器官的关系,以及香药的阴阳五行、升降沉浮等性。

《本草纲目》认为,植物性的香药在植物整株上的位置与人体有自上而下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说,位于上者,如花、叶、果多轻薄,气味散发快,清爽提神,但穿透性不强,传播距离短,留香时间短。

而越往下者,如植物的根部、树干,气味越厚重沉郁,香气散发速度也越慢,如檀香、沉香,安神、镇静的作用更强,香气穿透性强,很远都能闻到,而且留香时间长。

香料有芳香药性之说,清代《非烟香法》作者董说集用香之大成,总结出香药的性味归经:

香近于甘者,皆扶肝而走脾;

香近于辛者,皆扶心而走肺;

香近于咸者,皆扶脾而走肾;

香近于酸者,皆扶肺而走肝;

香近于苦者,皆扶肾而走心。

有学者归纳香药之功有十一:

1.气香入脾,悦脾,醒脾;

2.气香开胃,行胃气;

3.气香透心;

4.气香透骨,透腹;

5.气香入络,透络,清络;

6.气香利窍,宣窍,开窍;

7.芳香燥湿化浊,开郁;

8.芳香辟秽,逐秽,透邪;

9.气香主散,能散邪,能泄气;

10.气香上行,增进饮食,开发胸肺之气而宽畅胸膈,能引清阳之气而止痛;

11.气香能安和五脏,温养脏腑,调和卫气,宣通气机。

香 气 养 生

香气之所以具备养生功效,主要原因与香气的来源——香药和人体吸收香气的功能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宣发肃降功能正常,肺气畅达,则鼻能知香臭。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嗅」。

鼻子是香药与人体的桥梁。呼吸之间,香气可以通过鼻子游走于十二经络、五脏六腑。

而且,《疡医大全》中认为,「鼻居面中,一身之血运。」

《非烟香法》作者董说也认为,「养生不可无香,香为之用,调其外气,适其缓急,补阙而拾遗,长而佐短。」

除鼻子外,人体的皮肤、穴位等也是香气与人体沟通的桥梁。

在医药资源匮乏的远古时期,香气治病养生的功能已经很受古人所重视。

闻香以养鼻,用艾叶菖蒲沐浴防病,佩戴香囊除疾修身。《非烟香法》中还记载,烧兜木香,可去恶气、除病疫。

远在汉武帝时代,烧兜木香,将烧完的粉末涂抹在宫廷的门上,香气可以传播百里。

当时关中地区传染病盛行,死去的人互相枕着堆在一起,烧了这个香,疫情就停止了。

《洞冥记》中记载的熏肌香,用以「熏人肌骨,至老不病。」

也正是由于香疗在养生中的应用,香品制作逐渐发展出一套养生原则:

随着节气时令的变化,增减香药品种用量,立春时香中可加入苍术;雨水时添加解郁安神的合欢花;惊蛰时加入当归降火气润肠道……

香气虽有养生治病的功效,但是要使香气成为良药,学会用香养生治病,不仅是平时闻一闻这么简单。

这就要考究到「和香」,香药经配伍和炮制,就是「和香」。

在中国,和香自古以来就是用香的主流。

香药集天地之灵气,草木之精华,按五运六气、五行生克、天干地支的推演而确定君臣佐使的用料,将各种香材配伍调和,使气味和谐,香气丰满、穿透力强,洋溢着神秘的生命力。

传统和香在汉代即形成了理、法、方、药完备的较为成熟的体系,和香不是简单的香药「混合」,更重要的是药性的「和」。

有些香药协同而和能增强原有的功效,有些香药可以抑制另外一些香药的偏性。这与中药方剂的君臣佐使功用相当。

和香的过程还要遵古法,以及择时、择地,并将制香人的心性融入其中,达到「无不参三才而运之」的要求,最终炮制出「致中和」的香品,达到让用香之人阴阳和、气血和、脏腑和、性命和、经脉畅通的效果。

故中国传统香被称为「和香」而传承至今。

香文化应该回归生活

提及香文化,更为众所周知的是日本的「香道」,而中国香,则普遍认为是礼佛用的香。

其实,中国的香文化我们更愿意称为「香事」。

「香事」,顾名思义,就是香的人和事,也就是熏香之事。

中国香事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玄之又玄的。我们提倡的是「生活香事」,也就是香事本源于生活,亦应回归生活、融入生活。

而日本香道以心性修持为用,习练香道是一门非常神秘、深奥的艺术,把用香上升为「道」,形式过于拘泥,且日本的「道」与中国的「道」,不是一个概念。

那么,对于一个对香事不了解的人来说,如果想要研习香事,应该怎样入门呢?

我们提倡生活香事化,香事生活化。一言蔽之,就是过上香生活。

【 互动 】

你最期待香在生活当中的作用是什么?

乙肝大三阳饮食乙肝大三阳饮食有哪些禁忌?


乙肝大三阳饮食有什么禁忌?对于乙肝患者而言,饮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的饮食安排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良好的康复作用,不良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乙肝大三阳饮食有什么禁忌?

“大三阳”肝炎患者多数年龄较轻,过去多年定期检查肝功正常,近期才发生“大三阳”肝炎,也就是刚刚进入病毒清除期。其HBV DNA较高,用雅培试剂检查E抗原水平也较高,比如HBV DNA是10的6次方,E抗原则高于300单位,表明病毒没有变异,这种情况属于真实的“大三阳”。

如果年龄较大,“大三阳”肝炎多年,肝功反复不正常,可能有些病毒已经变异了,定性检查的“大三阳”可能不是真实的“大三阳”。举例来说:如果HBV DNA也是10的6次方,用雅培试剂检查E抗原只有30单位,虽然还是“大三阳”,其实真正“大三阳”的病毒只有十分之一,90%的病毒已经变异成“小三阳”了,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披着“大三阳”外衣的“小三阳”。

对此有所分辨,其意义在于:真正的“大三阳”肝炎既可以用干扰素治疗(E抗原转阴率高,复发率低),也可以用核苷类似物治疗;后一种“大三阳”病毒已经变异,如果按“大三阳”肝炎用干扰素治疗,即使有效,有九成可能会复发,此类患者以用核苷类似物较稳当。

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食有禁忌

1、乙肝大三阳患者必须滴酒不沾,因为酒精必须经过肝脏来代谢,即使是健康人长期饮酒也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脏损伤,更何况乙肝大三阳患者呢。因此,一旦患上乙肝大三阳必须浸酒。

2、乙肝大三阳患者不宜辛辣饮食,因为辛辣饮食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而肝炎患者容易出现消化道的不适症状,为了避免辛辣饮食诱发的消化道病症,乙肝大三阳患者宜清淡饮食,做好饮食保健工作。

3、乙肝大三阳患者饮食禁忌还有,少吃油炸及油腻的食物,因为乙肝大三阳患者的脂肪代谢能力较差,油炸及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甚至诱发脂肪肝,因为,乙肝大三阳不宜食用油炸及油腻的食物。

4、乙肝大三阳患者不宜暴饮暴食,不要吃灌装食品,避免其中的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危害健康。专家表示,乙肝大三阳患者要少吃多餐。

多食用绿色食品。多吃青菜、菠菜、白菜、上海青等绿色安全无公害的食品,而且乙肝大三阳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食用植物油。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夏日养生 祛暑化湿扶阳三结合》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扶阳夏季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