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

2019-10-06 │ 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 养生老人

老人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对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老人必须当心,切勿担心”,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长期以来,我一直多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早搏、神经衰弱,经常头晕头痛。前些时候,又发现一些新的疾病。经磁共振和彩超检查,发现“颅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左侧颈动脉等有多处斑块,心脏主动脉硬化,脑供血严重不足,更糟糕的是腹胀得不想、不敢吃东西,经胃镜检查,患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小弯处还有一个0.6×1.3厘米的扁平腺瘤。3年多时间,体重下降了近40斤。这个“旧貌换新颜”,真有点儿吓人。

几种疾病袭来,无论是自己,还是家属子女,都缺乏思想准备,他们看到我身体一天天消瘦,以及头痛时痛苦的样子,颇为不安。我看到周围几位同事、朋友因心脑血管病突发而去世,脑海中也泛起圈圈涟漪,担心自己血管中的斑块会突然脱离,意外的事件会从天而降。想到这里,有几个晚上睡不好觉,白天头痛更厉害,人也更消瘦,我陷入了“因病致扰,因扰致病”的恶性循环。

我意识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只会让本来就脆弱的身体病上添病,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思来想去,我给自己确定了八字原则: “必须当心,切勿担心。”

“必须当心”,就是对疾病不能掉以轻心。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尤其是一些严重危及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该注意的不注意,该服药的不服药。有人认为,越是想到病,越是对健康不利。我认为这有失偏颇,甚至不科学。既然有了病,就要注意,就要当心,就要积极治疗,不能来个“不承认主义”,采取“鸵鸟”政策。当心疾病,注意健康,是善待生命的表现。

“切勿担心”,就是不要成天想着自己的病,唠叨自己的病,担心自己不知哪天会突然去见马克思。不要一有病,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疾病,就好像阎王已经招手,死期已在眼前。从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悲观绝望,家庭笼罩乌云,家人愁眉苦脸、提心吊胆。患病已是不幸,消极悲观更是雪上加霜。唯物地对待疾病,乐观地对待人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个患病的人来说,确确实实十分重要。

我已年逾古稀,又是疾病缠身,但我抱定一个宗旨:来日方长也好,来日无多也罢,一定要笑对人生,做一些自己想做又能做的事。除了积极治疗外,我每天坚持一个多小时的锻炼,看书看报两三个小时。走走亲戚,会会朋友,访访同事,谈谈天,说说地,议议世道人间,道道奇闻轶事。与老伴逛逛马路,跑跑商场,兜兜公园,游游郊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也做一些家务劳动。前些时候我还同几位老同志一起参加了编写原单位的校志。我把八字原则贯彻到日常生活中,为自己还能为社会做点儿事而感到欣慰和愉悦。

yS630.cOm

扩展阅读

老人摔倒 切勿急着扶


老年人跌倒是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伤害,同时,跌倒以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导致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熟练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老年人要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可减少不必要的猝死,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厨房和厕所最危险

厨房和厕所是老年人摔倒的多发地点。要降低风险,可以在厕所安装更多的扶手,方便老人使用,并且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合理摆放家具,使走道畅通无阻。

在为老人选择新地板时,也要避免光亮、光滑的表面。如有门槛或凹凸不平的情况,也要以显眼的方式提醒老人。湿滑的地板一定要马上擦干,老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尽可能放置防滑地毯。如果家中有楼梯,每阶楼梯最好不要超过20cm,并要装有防滑花纹。此外,灯光也不可忽视,除了安装夜明和可以感应动作的电灯,也可在老人床头放置电筒,但切忌刺眼的灯光,以免造成眼睛的不适。

食物、药物和其他经常使用的物品应该放在随手可及的地方,以减少老人爬高爬低的动作。

老人摔倒常见原因

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心绞痛:心绞痛急性发作。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宜缓慢平稳。如果动作粗暴,就会加重病情。

怎样呼叫急救车

首先要镇定,呼叫救护车时要讲清下面内容:

①病人所在详细地址。要求正确、明白,不要漏说、误说,不要说模棱两可的言词,以免延误时间。

②病人主要病情。以便救护人员有所准备,一到达即可立即投入抢救。

③呼救者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呼救后应注意:

①应派人在住所附近的路口或大门口明显的地方等候,以便引导救护车驶入。

②把病人及随车带去的东西准备好,搬除楼梯或走道上影响搬运病人的杂物。

老人再婚切勿操之过急!


丧偶或离异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老年人再婚,同青年人恋爱结婚一样,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应注意几点:

一要加强婚前了解

相互了解对方脾气、性格、爱好、文化素养、经济状况以及家庭成员组成,尤其是双方子女对老年人再婚的态度,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明确权利和义务

主要将双方末成年子女的抚养责任和双方子女对两位再婚老人应尽的赡养义务明确下来。

三要实行财产公证

应在婚前进行财产公证,以免婚后发生财产争执。

四要履行法律结婚手续

只有履行了结婚登记手续,才是合法的夫妻,才能受到法律保护。

如果对以上双方没有取得共识和理解,并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勿忙行事、勉强结合,势必日后“水火不容”,给自己凭空增添苦恼,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如果未找到意中人,切忌草率。这也是近几年来老年再婚失败的经验教训。

此外,再婚后要互敬,互爱,求大同存小异,避免把现配偶与原配偶作过多的比较。这些都有益于再婚后共筑爱巢,使再婚如同初婚一样幸福美满。

老人必须提防睡眠老化


有些老年人,多年来就是睡不深、睡不香、睡不长。每晚总是2-3个小时的混沌觉,而且噩梦连连,似睡非睡。要么辗转反侧,要么浮想联翩,以致长期以来总是头昏脑胀、精疲力竭、食欲不振、情绪不稳,身体每况愈下,这是老年人睡眠老化的必然结果。

人会老化,睡眠也会随之老化。睡眠,对任何个人的生命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因此,莎士比亚才把睡眠称作“生命宴席”上的“滋补品”,而巴甫洛夫则称睡眠是神经系统的“镇静剂”。人的一生有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按生理要求,人每天都要有足够的睡眠。睡得够、睡得香,身体才会健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会睡眠,尤其不少老年人常常抱怨夜间睡得浅、睡得短。睡眠不是享受,成了精神的折磨。为什么会如此痛苦呢?

这是因为人老了,大脑也老化了,随之而来的睡眠也老化了。这样,睡眠质量便大打折扣,而其中最关键的是深睡眠时间大大地减少。经研究调查显示,大多数70-80岁的老年人,其每晚深睡眠时间只占全部睡眠时间的5%-7%,而30岁左右的青年人却占20%-25%。

老年人的多数时间是浅睡眠形式,这是人老化在睡眠上的一种反映,我们对它不必过分紧张、忧虑,不然会更加失眠。

男人春季必须当心的三大疾病


导读:男人春季必须当心的三大疾病。初春时节,天气多变,于是有春捂秋冻一说。初春时节,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容易趁机而入。那么,春季男士们应该提防哪些疾病呢?一起去看看。

美国纽约蒙蒂菲奥里医院传染病主任兰西·利特曼博士近日就刊文警告说,春季有几个最容易死灰复燃的疾病,比如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尚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预防措施:被患者污染的食物、餐具需煮沸消毒,出门戴口罩,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接触病 毒后90%以上均会发病。它的传播途径是: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 病毒。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家属接触。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逗留,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专家还介绍,目前感染门诊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麻疹患者的确已开始上升,许多传染病还同时会引起较危重的并发症。比如 水痘就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与此同时,专家还介绍,春季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开始多发,如肺炎。建议人们要尽量减少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停留,根据 自身的身体状况增减衣物,加强体育锻练,劳逸结合,合理饮食。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皮疹、呼吸困难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心脑血管疾病也多发,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专家说,初春季节的气候反复出现“倒春 寒”,虽然冰冻开始消融,但人们的体表感知温度还是很低的,如果此时没有能够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冷刺激会使人的血管收缩,还会增加人血液的凝聚性,从而增 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建议初春季节要注意保暖,有心脑血管疾病基础的人要减少早晨和夜晚的户外活动,特别要稳定血压,适度改善血液粘滞性。

胃肠性疾病多发,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炎、结肠炎等。

专家说,春季一到,人们胃口大开,过多进食生冷硬的食物,同时腹部受到寒冷的刺激,使胃肠血管痉挛,胃肠壁血液及营养供应受阻,削弱了胃肠自身的防御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温馨提示:所以专家建议人们春季要适度保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当心!老人饮食的黑白区


我离休以后,没有什么别的可享受了,吃饭算是一种享受,是享受生活。但是,现在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饭,饭桌上很紧张,你刚要夹一块带鱼,儿子说:“这个胆固醇高,不能吃。”那就吃一块肉吧,姑娘说:“肥肉脂肪多,别吃。”

我看不要这样,吃饭要有一个放松的心情。保持膳食平衡,并不是说哪一些食物能吃,哪一些食物不能吃。

对于老人来说,在饮食上最好做到远“三白”近“三黑”。

“三白”指的是盐、糖、猪油。要少吃。而“三黑”是指蘑菇、木耳、黑米,要经常吃这些食物。

对于盐、糖、猪油,不要单一地拒绝,还是要适当地吃一些。而且,人体需要合理地摄入这三白。盐一般来说盐每天不超过5克,每餐里帮助提提味就行,糖是人体必需的基础物质,但不能摄入过多。肥肉如果烹饪合理(慢火1个小时),能使不利于人体的饱和脂肪酸下降。

蘑菇、香菇、黑木耳和其他菌类,都是有益健康的食品。它们也属于“黑色食品”之类。有人还把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枣,以及海带、紫菜、乌骨鸡等食物都算入“黑色食品”的范围。

黑木耳是好东西。为什么呢?它有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

如果每天吃一点儿黑木耳,可以起到抗血管堵塞的效果,成为天然的抗凝剂。黑木耳有补血、活血功效,可抗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液凝固形成血栓,可防治冠心病、动脉硬化。

香菇外皮黑黝,对胆固醇有溶解作用,可降血脂、血清胆固醇。由于其含多量的维生素D,故多食可预防骨质疏松。另外,经常食用香菇,还有预防癌症和预防感冒的作用。

海带、紫菜属于藻类食品,富含褐藻胶、碘、钙、甘露醇、粗纤维、维生素B族等成分,有助于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

老人当心用药不当导致耳聋


本来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大听力也会渐渐的减弱,但是如果在加上药物的不良作用则无疑对老年人的听力伤害雪上加霜,因此认清一些容易影响听力的药物是很有必要的。

老年人是耳聋的高发人群,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更是比较普遍,随着人体器官的逐渐老化,听觉功能也随之减退,古人曾说“年过五十,耳目不聪明矣”。现代人虽然生活水准、保健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听力水平却并未得到改善,当今噪声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除伤害人的听觉外,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乃至消化系统都有严重影响。长时间强烈噪声,会对人体内耳感受器造成永久性损害,甚至导致耳聋。

耳聋的发生率与年龄相关,一般情况下,年过40岁以上,即可出现进行性听力下降,而且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出现耳聋的比例要高,60-74岁的老人中,可达到30%-50%,只不过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造成耳聋的其他原因,还有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耳聋,在耳硬化症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大多数。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膜炎、腮腺类、中耳炎、伤寒等。外伤性耳聋也不少见,如车祸外伤、颅骨骨折、脑外伤等所造成,治疗非常困难,很难恢复听力。

对于老年人来说,特别需要提醒的是药物或用药不当造成的耳聋。由于老年性疾病、慢性病比例较高,许多药品的长期或大剂量应用,结果产生耳毒性,也是造成老年人耳聋的高发因素,对此,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觉。自从化学药品问世后,人们就曾发现许多化学药品对听力有影响,如早期的抗疟药奎宁就能损害听觉。后来由于各类抗菌药,尤其是抗生素类的不断研制开发。

在医疗临床上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甚至滥用之后,其耳毒性及对听神经的损害更是令人触目惊心,而受害最大的就是老年人和儿童。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中的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都会影响人的前庭功能,尤其对于那些过敏性体质的人,即使是应用的小剂量,也可能会损害听力。氯霉素、多粘菌素、乳糖红霉素等也都会影响听力。

其他能够造成听力障碍的药物还有利多卡因、奎尼丁、利尿酸、速尿等,这些药品是老年患者常会应用的,并不是说老年人都不能使用,如病情确实需要还得用,但应该严格掌握药物剂量,而且应用的疗程不宜过长,尽量减轻药物对听力的损害。要做到不乱用、不滥用,对肝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更要慎之又慎,要知道药源性耳聋,治愈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人必须当心,切勿担心》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健老人养生保健”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