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防病养生

2019-10-12 │ 春季防病养生 中医春季养生防病知识

春季防病从养心起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季防病从养心起”,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导读:心血管疾病在这个不太温暖的春季也容易爆发,如何养好我们的心血管,减少疾病的爆发成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了。下面小编就为你支招吧!

健康从心开始

新年开始,我们需要对健康有个全面规划。中国医学会健康大讲堂第四讲前不久在北京举行,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教授为大家送上2012年新年新祝福健康从心开始,新年护心要有新计划。

一项新投资

投资动脉就像投入养老保险

动脉粥样硬化是伴随一生的危险,投资健康就像投资养老保险。为动脉投资,是胡一教授给大家提供的第份新年规划,而投资动脉,需要从年轻时做起。

胡大一举例说,美国对朝鲜战争的300例士兵尸体解剖发现:77.3%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39%有导致血管狭窄的斑块,而这些士兵的平均年龄22.1岁。因此,别认为年轻就不把健康当回事。如果饮食不健康、大量吸烟,特别是过度疲,到中年以后,就把心血管病的火山弄爆发了。

血管中的垃圾越堆越多,就像包饺子,饺子馅儿越来越多,皮越来越薄,破裂的危险越来越大、吸烟、不控制血压,就会出现斑块破裂。

建立良好的饮食及运动习惯,就相当于为动脉投入养老保险。胡大提醒说,不能认为,我30多岁,没毛病,烟照抽,酒照喝,肉照吃,不运动。其实这就是病根,预防定要前移,一定要在18岁以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否则到四五十岁就晚了。

一种新观念

走路代替饮酒保护心脏

以往很多人认为,适量饮酒对保护心血管有一定好处。其实这是一个非常片面的观念。如果每天坚持30分钟的决走、慢跑,达到升高好胆固醇的作用和喝洒是一样的。应该多走路,树立保护心血管的科学观念。

每逢新年这种节假日,便常有因大量饮酒诱发脑出血病,喝死在酒桌上的事件发生。长期大量饮酒会使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减弱,发生酒精性心肌病。胡大一建议,不喝酒的人没必要买酒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喝酒不舒服就不喝。喜欢喝酒的人要少喝。白酒一天50毫升,葡萄酒天不超过150毫升,啤酒一天300毫升。

而胡大一教授自己就是限制饮酒加强运动的实践耆。他带计步器每天坚持走一万步,十一年来从未间断。

一个新改变

保持饥饿就是保证生命质量

适度保持饥饿感就是保证生命质量。这是胡大教授给出的新年饮食规划。

饮食最重要的前提是控制总量。没有什么绝对可吃不可吃,多年来形成的饮食习惯不好改,但总量控制八分饱。实际上吃八分饱,不但有利于健康,也应该是种享受,是一种生活的质量。

胡大一说,过去我自己饮食控制非常困难。食欲好,吃什么都很香。而且我这个年龄,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在河南重灾区,当年饿肚子的感觉太强烈,现在见什么都很香。孩子不吃的东西,我自己打扫战场都吃光了,一粒米都不剩,怕浪费,结果把身体搞坏了。现在到餐桌,不想吃的我坚决不吃,想吃的也留有余地。保持饥饿感也是一种幸福。

春季气压低 警惕诱发冠心病和风心病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气候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气温忽高忽低,骤升骤降,容易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调节功能失控,病菌会乘机而入。这个季节,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尤其需要警惕,因为稍有不慎,很容易诱发冠心病和风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

春季容易发作的心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增加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老人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专家进一步解释说,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温差较大,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在春季更容易发作。

冠心病

每年2-4月份是心肌梗塞的一个发病高峰期。主要是天气变化无常,乍冷乍热,时风时雨,常使原有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或恶化。

风心病

是风湿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是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侵犯心脏引起的。常因严冷、湿润、过度劳累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后复发或加重。研究表明,春天是风心病复发率极高的季节。

ys630.COm精选阅读

夏季生活保健 防病菌从细节出发


补充电解质防脱水

夏天气候炎热,病菌较活跃,加上气温高食物难保存,不小心吃进肚子就会引起腹泻等急性肠胃炎症状。台大医院家医科医师姚建安在门诊中发现,因肠胃炎求诊的患者比上个月增加5成,且多是在外面小吃店吃到不洁的食物所致,姚建安医师提醒,少去路边摊,凉面、生鱼片等生食尽量不要吃,避免病菌残留。

夏天出现的肠胃不适、腹泻、呕吐等情况多是细菌性肠胃炎所引起,容易透过粪便污染水源、食物所引起,多是双手、餐具沾到细菌、食物没煮熟或不干净、腐败等原因。姚建安医师建议,尽量在家里自己煮饭,若真的要外出吃东西,仔细挑选新鲜食物,并将双手和餐具都清洗干净,防止肠胃炎发生。

预防法

要煮熟避免生食

医师表示,若在烹饪过程中将食物煮熟,几乎可以完全杀死食物中的细菌,要尽量吃煮熟的食物,夏天避免吃生鱼片、生海鲜或生肉,生菜也要仔细清洗干净,应尽量不要在外面吃生菜沙拉、凉面等生食。

少外食自己下厨

小吃店多会将煮好的食物暴露在室温下,易因高温而腐败,将腐败的食物吃下肚就易引起肠胃炎。建议多买食材回家自己煮,能减少污染机会。另外,已经发霉、腐烂或超过保存期限的食材里有大量病菌,别以为煮熟就可以杀死,应立即扔掉,不要再继续吃。

手和餐具都要洗

大多数细菌性肠胃炎都是透过粪口传染,沾染细菌的手直接拿食物吃,或是吃到受粪便污染的食物等,建议吃东西前要用肥皂仔细清洗双手,包括指甲沟和指缝,都要搓揉干净然后擦干,顺便将要使用的餐具、碗盘一起洗,以防虫子爬过餐具而受到污染。

按摩四穴位养心防病 轻叩风池穴缓解疲劳


身体是由若干个经络组成的,身体有很多个穴位,如果我们经常按摩一些穴位还能够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我们身体就自带4个养心穴,不要小看它们,如果你心情不好的话,多按的话,能够让你缓解的哦。那么具体是哪四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按揉心包经可以缓解心累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

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最好按到让它感觉不痛了,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平均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

如果你觉得找穴位太麻烦的话,也可以就直接的拍打心包经,也就是说沿着经络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经常拍打的话,能够起到疏通气机的作用。

2、捋捋膻中穴

膻中穴(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

按摩时用大拇指指腹稍用力揉压穴位,每次揉压约五秒,休息三秒。生气时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

3、轻叩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轻轻的叩压风池穴能够起到明目醒脑的功效。如果我们感到疲劳、焦虑或者焦虑的话就可以随时的轻叩它。轻叩的力度只要是感觉到有一点痛感就好了。

4、指压合谷穴

一只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对于神经性头痛、失眠和神经衰弱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另外,艾叶加醋泡脚可以缓解焦虑的症状足底集结着五大脏腑的经络,用艾叶加上醋泡脚可以温通气血,解郁疏肝。焦虑抑郁往往是肝气不疏、气滞血凝所致,而脚底经络集结,艾叶的温通和醋的活血作用,可以使气血畅通,经络通畅,从而达到疏肝理气、活血解淤的功效。

每次可用温水泡20分钟,再做做足底按摩,特别是多按按太冲穴,即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天气渐渐转凉,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出现关节疼痛及手脚冰凉等症状,可以在专业医师处进行对症的拔罐、艾灸治疗。此外,按摩命门、神阙、关元这3个穴位有散寒益气补肾的作用,可以缓解这些症状。

巧按三个穴位可散寒补肾

命门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故名命门。命门之火衰微,则寒邪易侵袭人体,出现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此穴为壮阳补肾散寒的常用穴位。操作方法: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治疗,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神阙穴在肚脐中,脐乃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元气归藏之根,可鼓舞一身之阳气,具有温通阳气、散寒通络的作用。操作方法:两手相叠,掌心对准并贴在神阙穴,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关元穴位于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阴阳元气交关之处,并且能大补元阳,故名关元。关元穴具有温肾、散寒、益气的作用,是治疗真阳不足、肾阳虚衰、寒凝血结、阴寒内积的常用穴位。操作方法:擦法,以透热为度,每日1~2次。

春季防病四大建议


预防外感。春季气温不稳,风雨多变,体弱者要注意保暖防风寒,多食醋、蒜之类有助于预防外感。过敏体质者要注意避开花粉等过敏原,外出最好戴口罩。
增强体质。主要是多参加户外体力活动,包括各种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跑步、打球、做操、打太极拳、郊游等。
调节情绪。春天宜酌情增加一些富含苯乙胺、咖啡因的饮食,诸如绿茶、咖啡、香蕉、巧克力等,这些食品能兴奋神经系统,消除疲劳,防止春困和情绪低沉。另外,处事不要过激,力求心平气和,情绪安定。养鱼、赏花、垂钓等都可调节情绪,怡情养性。
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在天气多变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对一些慢性病进行预防性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结核病、风湿病以及精神病等疾病的患者在春季不宜停药或减药,而需要强化或做必要的调整,严防病情加重或旧病复发。家长应及时为孩子接种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疫苗,不要随便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有关病情,要尽早到医院妥善查治。

春季防病哮喘首当其冲


导读:春季容易爆发呼吸道疾病,这哮喘就当仁不让的挤入了人们的视野。那么哮喘的症状有哪些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哮喘的发作呢?大家还是来一起看看吧!

春季当防哮喘

春季哮喘的发作主要跟天气变化有关,只要冷空气一来,过个两三天医院哮喘的病人就会增多。张忠德教授指出,绝大部分的哮喘病人都会对冷空气特别敏感,特别是那些本身体质较差,容易受寒,对温度的改变特别敏感的患者。

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患者的气管反应性显著增高,轻微刺激也会引起较强的呼吸道症状,如:喘息、胸闷、憋气、呼吸急促等。吸入刺激性气体引发支气管过敏反应,哮喘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过敏源,同时进行药物控制和免疫脱敏治疗。

平时室内要空气流通,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尽可能不养花草,不养宠物,避免患者吸入或接触花粉和动物皮毛而引起哮喘发作。冬季寒冷的天气,人们穿着羽绒服、使用的羽绒被和羽绒枕也是一种致敏原,这也应该引起哮喘患者的注意。还要看有无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否则可能给哮喘以发作机会。很多哮喘患者都属于过敏体质,需从饮食上加以调治。饮食宜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病情发作时,以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冷食冷饮,应多喝水,尽量不食鱼腥海味,还要注意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多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哮喘治疗中西医结合更佳

在哮喘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会比单纯的中医或者西医治疗要好些,哮喘的急性发作或有炎症感染时,西医的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但是在急性发作过后,配合中医的长期调理可以从根本上缓解病情。因此,主张病人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长期、系统、规范的用药。这是因为首先在天气变化时,专科医生会告诉你加什么药、减什么药,生活上如何调理、预防;其次,当你不小心感冒的时候,专科医生会指导你用药的程度上有什么变化;第三,哮喘病人多需长期调理,而不是等到发病后才去治疗,甚至冬病夏治,夏天就开始调理、用药,冬天就不容易发作了。

冷也是哮喘过敏源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很多,但每当冷空气来临时,患者会明显增加。原来,冷也是过敏源。

初秋时节,由于气温和湿度合适,室内尘螨大量繁殖,空气中致敏成分明显增加,患者气道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医学上称为气道高反应。此时气道再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刺激,如吸入寒冷的空气、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就会诱发哮喘。

秋末,虽然气温逐渐下降,尘螨大量死亡,空气中致敏成分逐渐下降,但是气道内的炎症及高反应状态的消退需要较长时间。如果此时天气骤冷,患者吸入寒冷空气后,就会诱发哮喘。此外,冷空气到来,呼吸道抵抗力降低,容易造成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因而形成一个哮喘发作的高峰。只要度过这一时期,即使天气进一步变冷,但由于气道炎症及高反应状态的消退,哮喘发作也会随之下降。

要预防哮喘发作,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适应气候的变化,加强自我保健

1.避免突然吸入冷空气。

2.室内温度不宜过暖,以缩小室内外温差;不要从温暖的房间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外出时应戴口罩。

3.尽可能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平时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消除气道内的过敏炎症,抑制气道高反应。

冬季宜早睡晚起

八旬老伯晨练诱发气管炎

年过古稀的刘老师一直都有早起晨练的习惯,天不亮就起床,有时去爬干佛山,有时去大明湖边散步。初冬的一次冷空气过后,刘老师出现咳嗽、低烧等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接诊医生确诊他患上了呼吸道感染。引起轻微气管炎,并建议刘老师立即治疗,否则还可能罹患肺炎、冠心病等多种并发症。

刘老师觉得很奇怪,自己一向身体不错而且多年坚持晨练,为什么也容易生病呢?

其实,此次发病诱因很可能就是他早起锻炼不慎感染所致。

坚持早起锻炼虽好,但必须严格分清时节、气候,现在正值冬季,清晨往往寒气过重且空气阴霾、污浊,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清晨空气最清新。过早起床锻炼很有可能引起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多种病变,如果本身就有慢性基础病,这一习惯还可能导致慢性病病情加重。

老年人应该学会根据气候状况合理调整自身的作息时间,在冬季应该稍稍早睡晚起一些,这样才是正确的。

太早晨练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冬季气温低,天亮较晚,在日出之前,林中植物尚未进行光合作用而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层在天亮前结构稳定,空气中积存了一天一夜的二氧化碳等各种污染物质;凌晨霜寒重、雾气浓、空气质量差,这时外出锻炼容易遭受寒气、雾气和浊气的伤害。这些都可能会诱发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老年人本身抵抗力较弱,如果太早起床晨练很容易中招。

冬季早上寒气和浊气很盛,过早的出外活动,很容易使人体阳气受到激发而被破坏。阳气被中医认为是人体健康之源。如果遭到破坏,会影响人体免疫力,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支气管炎、流感、咳嗽等病变。 另外,他强调,由于清早室内外温差较大,过早外出有可能引起心血管温度突变,造成心血管内皮收缩,出现血压升高、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况,而这对于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过往病史的老人来说尤其危险。

晨练前可喝杯温开水暖身

冬季应尽量选择早晨阳光出现、气温升高后再外出运动。对于体内已经养成早起生物钟、天不亮自然醒又一时调整不过来的人群而言,可以在起床之后,先喝一杯温开水,然后在室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小幅度运动,让身体气血运转、完全暖透,然后等气温稳定后再外出运动。

温馨提示:小编在这里建议大家出门尽量戴口罩,尽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防止呼吸道疾病缠上你。

中医宝典:春季防病喝“三粥”


入春以后,风成为春季的主气。风邪多从人体的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病的先导,故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

因此,春季里如果能有效地阻止风邪引发的风寒、风热和风燥,就能使机体免受旧病或新疾的侵扰。我国古代医辑《千金方》中记载:“春时宜食粥”。本文为读者推荐三个粥方,如能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地黄粥

原料:鲜地黄5 000克,白蜜、粳米、酥油各适量。

制作:地黄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加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将粳米约50克煮粥,粥熟时加入地黄膏10克,酥油少许。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咯血,阴伤便秘等症。如为补肾肺用,可在粥中放入熟羊肾,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则有温中祛寒、回阳通脉之效。

防风粥

原料:防风12克,葱白2克,粳米60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防风药液(提前煮好),葱白(洗净切碎),文火稍煮,调味食用。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重者,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周身酸痛等。因其能发表、祛风除湿,所以可用于老人周身骨节疼痛、头痛目眩等症。食用时忌油腻、生冷之品。调味宜清淡。风湿热痹症者不宜食用。

紫苏粥

原料:紫苏叶6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沙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紫苏叶,煮沸1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另行烧水,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叶液和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紫苏叶味辛,性温,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解郁化痰等功效,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对于体弱者、偶感风寒者有效。风热感冒、体实或咽喉肿痛者不宜食用。

春季药物养生 滋补防病两齐美


春季三月,阳气始发,万物皆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季节有生机勃发之势。如果能够在此间,合理的根据中医的建议来调节机体,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春季养生,药物养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春季适时适量服用一些中药,可以调节机体,预防疾病。古人还有立春服“蔓青汁”的习俗,所以药物养生是不可忽视的。抛开秋冬进补时的大鱼大肉,春季来了不妨试试药补,既可滋补,又可防病。

药膳为先

俗语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所以春季不防自制一些养生药膳。药膳一般宜采用益气升发、养阴柔肝、疏泄条达的药物,配合相应的食物来调制,在选用药物时应避免大辛大热之品而过于生散,也要避免寒凉太过。春季养生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配用的食物有:鸡肉(蛋)、鹌鹑(蛋)、羊肉、猪肉、动物肝、笋、木耳、黄花菜、香菇、鲫鱼等。常用的养生药膳有:鹌鹑肉片、姜葱鲩鱼、首乌肝片、拌茄泥等。

春季三月,阳气始发,万物皆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此季节有生机勃发之势。如果能够在此间,合理的根据中医的建议来调节机体,可以预防很多疾病。

药补增益

春天阳气升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温暖多风,正是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之时,故外感热病较多。药补,是针对人体已明显出现气、血、阴、阳方面的不足,依靠食补已不能纠正其亏损时,则应在中医指导下,施以甘平的补药,以平调阴阳,祛病健身。春季可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止外感热病的发生。

对于体虚乏力,少气懒言,不耐劳累,经常感冒,容易出汗或内脏下垂等,可酌情选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香砂养胃丸、玉屏风散等。另外,根据中医“春宜养阳,重在养肝”等理论,春季人体肝的功能较为旺盛,故应注意补肝,可用芡实粥以益精气,地黄粥以补体虚、防风粥去四肢气,用枸杞子、黄精、玉竹、沙参等以进补,还可选食具有开补作用的首乌肝片、燕子海参、人参米肚、赤箭凤冠等以助肝气之升发。

春季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养生


起居篇

晚睡早起精神足 防病首先要防风

春季养生首先提倡的是晚睡(晚上11点之前上床入睡)早起(可比冬季起得早一些)。

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黄帝内经》载:风者,百病之始也。这是因为其他几种邪气(如寒邪、热邪、湿邪等)都是借助于风邪侵入人体的。风邪能通过侵犯体表使毛孔打开而进入人体,特别是攻击人体阳气聚集的部位,如背部、头部、上肢等。如果风邪侵袭人体表面,会引起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等;侵袭到头部,会使人头痛,整天发困;侵袭到关节上,会引发关节疼痛;侵袭到肌肉里,会导致肌肉酸痛等。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防风。

情绪篇

春天生气易伤肝 发怒不超3分钟

肝阳、肝火在春季处在了上升的势头,需要适当地释放。肝喜疏泄厌抑郁,生气发怒易使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导致各种肝病。所以,春季一定要心平气和、乐观开朗,如果生气了,要学会息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

运动篇

春季最宜散散步 串门也养生

春天阳气生发,但寒气仍在,所以不主张大消耗的运动,而散步、聊天、串门等比较合适。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对于老年人来说,以缓步为好,可以走走停停,或与亲朋好友一起,边散步边聊天。

按摩篇

按太冲敲胆经

春季常按摩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可疏解情绪、缓解胸部不适感。另外,闲暇时敲敲胆经(坐在椅子上,一条腿放在另一条腿上,从大腿外侧跟盆骨交接处的环跳穴开始,往膝盖的方向敲,一共四下,每敲打四下算1次,每天敲左右大腿各50次),可促进肝的疏泄功能。

食疗篇

春季温补养生正当时

春季应多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一些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如牛蒡、藕根、胡萝卜、山芋、薯类、青菜等,宜常吃,但阴虚火旺者忌食。容易反复感冒、有哮喘病史、体质虚弱者应多吃些清淡的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等,忌食辛辣、油腻、生冷食物。下面推荐两款春季养生食疗方,供选用。

韭菜炒鳝丝:熟黄鳝丝300克,韭菜150克,植物油、盐、酱油、料酒、白糖、胡椒粉、香油、水淀粉、葱段、姜末各适量。将熟黄鳝丝洗净后切段;韭菜择净、切段;锅内加植物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葱段炝锅,再放入鳝丝和姜末翻炒,加入料酒、酱油、盐、白糖、胡椒粉,用小火炒4分钟左右;待鳝丝入味后,加入韭菜翻炒至熟;加水淀粉勾芡,淋少许香油翻炒均匀即可。具有温补肝肾、助阳固精的作用。

干贝芦笋:干贝(扇贝的干制品)85克,芦笋200克,海蛤300克,盐、香油、葱花各适量。将芦笋去皮、切段;海蛤吐沙、洗净,用沸水烫熟后去壳取肉备用;锅内倒香油烧热,放入葱花爆香,加入干贝、芦笋拌炒,再放入海蛤用大火略炒,加盐调味即可。具有补血养阴、滋补肝肾的作用。

春季吃什么养生 12款药膳滋补防病


春季吃什么养生?进入春季,万物欣荣,这个时候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各种病菌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所以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药膳滋补可谓首选。那么春季吃什么药膳滋补呢?下面小编推荐几道春季养生药膳。

春季养生药膳

1、土茯苓扁豆脊骨汤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猪脊骨500克。

做法:扁豆用锅炒至微黄,土茯苓刮皮洗净,猪脊骨洗净。将全部材料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两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解毒,对脾虚湿盛、皮肤湿毒瘙痒者尤宜。

2、枸杞芝麻虾

材料:虾、枸杞、芝麻。

做法:油锅内放入姜蒜炒香,放入虾煸炒;炒到半熟即可把锅内多余的油倒掉,放料酒,放枸杞汤2勺,改中火焖三分钟;放少许老抽、盐和糖;起锅时再发放芝麻、枸杞和葱。

功效:枸杞可滋补肝肾、养肝明目,芝麻有益肝养发、强身抗衰老的功效。搭配虾,可增强免疫力、抗早衰以及缓解腰肌酸痛。

3、山药红枣粥

材料:红枣25克,山药2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用温水泡软洗净,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成小块;将红枣、粳米、山药放在一起煮咸粥。吃时放适量白糖搅拌即可。

功效:此粥有补虚益气、健脾和胃、镇静安神、美白润肤、去湿解困之功效。

4、砂陈鲫鱼汤

材料:砂仁5克,陈皮14个、鲫鱼1-2条(约300-400克),生姜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陈皮浸泡、去瓤;鲫鱼宰净,去肠杂,置油锅慢火煎至两边微黄,铲起。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麻油便可。

功效:该方具健脾胃、祛水湿的功效,是民间一道春困时的养生靓汤,男女老少皆宜,尤为适宜于女士之用。

11、花生小豆鲫鱼汤

材料:花生米200克,赤小豆120克,鲫鱼1条。

做法:将花生米、赤小豆分别洗净,沥去水分;鲫鱼剖腹去鳞及肚肠;一起放入大碗中,加料酒、精盐少许,用大火隔水蒸炖,待沸后,改用小火炖至花生烂熟即可。

功效: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鲫鱼与补血的花生、清热利尿的赤小豆配合,能起到健脾和胃,利水消肿的作用。特别适用于营养不良所致的浮肿以及慢性肾炎小便不利等病症。

12、韭菜炒羊肝

材料:韭菜150g,羊肝200g,生姜、葱、精盐、味精适量。

做法:韭菜洗净切段,羊肝洗净去筋切薄片,生姜切片,葱切段;铁锅加油烧沸,羊肝翻炒,变色后加韭菜、葱、姜和精盐翻炒片刻,加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此道菜能补肝明目。

5、山药炒虾仁

材料:枸杞10克、红枣10克。草虾仁45克、新鲜山药50克、青椒20克、红(黄)甜椒30克、黑木耳10克、老姜1片、米酒1汤匙、盐适量、麻油2茶匙。

做法:将枸杞、红枣洗净沥干水分,红枣划两刀备用。虾仁洗净擦干,加盐酒腌10分钟备用。山药、青红黄椒、黑木耳分别洗净切片,姜切丝备用。热油锅放入姜丝炒香,再炒虾仁、山药、青红黄椒、黑木耳等材料,起锅前则加入枸杞、红枣等略炒即可。

功效:此道药膳有改善肠胃道机能、促进乳汁分泌、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6、眉豆陈皮鲤鱼汤

材料:鲤鱼300克、白眉豆100克、陈皮10克、生姜少许、油盐适量。

做法:将白眉豆和陈皮(去白)、生姜分别洗净备用;鲤鱼去掉腮和内脏后洗净,然后放进油锅中略煎,直到显得稍黄即可,备用;将白眉豆、陈皮和生姜放进砂锅内,加清水用武火煮沸后,把鲤鱼放进去一起煮,直到眉豆烂熟即可加调味料,随后饮用。

功效:健脾养胃,利水消肿。

7、兰花炖仔鸽

材料:鲜兰花4朵,肥嫩鸽子5只,火腿肉25克,冬笋、水发口蘑各50克,清鸡汤500克,葱段、姜片、精盐、味精、白糖、料酒各适量。

做法:先将鸽子宰杀,去毛,开膛,去内脏,洗净,每只切为4块,入沸水锅中氽透捞出,洗净血渍,备用。再把冬笋、口蘑洗净切片,入沸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放入盘内。然后把火腿肉切碎,兰花摘瓣洗净,备用。最后把鸽肉块放入锅内,注入清鸡汤,大火烧沸后,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精盐、火腿、白糖,文火炖1小时后,加入冬笋、口蘑、火腿,继续炖至鸽肉熟烂,拣出葱段、姜片,撇净浮油,放入兰花瓣,点入味精,调匀即成。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有助于解毒。适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闭经以及消渴,老年体衰等。

8、槐花芝麻饼

材料:槐花200克,嫩豆腐100克,干淀粉30克,芝麻粉50克,生姜末10克,植物油500毫升,精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槐花加精盐、味精腌片刻,嫩豆腐切成末放在槐花瓣中,加生姜末和干淀粉拌匀。揉成小团子,滚上一层芝麻粉,再按成圆饼,放在油锅中煎炸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润燥。

9、山药枸杞粥

材料:米12杯、山药600克、枸杞、糖桂花(冰糖)、小葱。

做法:大米加水提前泡半小时,山药洗净,去皮切块。将泡好的米放入锅中,加入5杯水煮开,改小火煮成粥,加入枸杞、山药块一起熬煮。稍搅拌,小火熬煮30分钟即可。

功效:山药枸杞粥有健脾胃、益肺肾精气、镇定心神,有助眠之功效,经常食用还能改变颜面偏黄者。

10、五指毛桃猪骨汤

材料:五指毛桃50克,土茯苓30克,猪骨300克。

做法:五指毛桃、土茯苓洗净,浸泡15分钟;猪脊骨斩块,洗净,汆水捞起;煮沸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钟,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中草药五指毛桃和土茯苓有健脾胃、祛湿困、壮腰力的功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