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吃点粗纤维食物。粗纤维对肠肌是一个持续性的刺激因子,可以促进肠蠕动,缩短粪便停滞不前留在大肠内的时间,使大便通畅。对老年人来说,由于牙齿脱落,咀嚼不便,所以喜欢吃低渣精细的食物,这样会造成粗纤维缺少,便秘就很容易产生。在调查中发现,经常吃芹菜、菠菜、竹笋的老年人中。发生便秘的只占7%左右,经常吃苹果、生梨等富含粗纤维的老年人中63%无便秘。而在有秘便的老年人中,吃水果的只有28%。这充分说明粗纤维对老年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因此,老年人应当多食用一些水果和蔬菜等粗纤维食物。
二、加强体育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便秘发生机会的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
1是老年人消化腺逐渐萎缩退化,分泌功能降低,同时肠道肌肉松弛无力;2是肠肌收缩无力,大肠内粪块无法被推动,停滞的时间就延长,这样数天才解便一次。但这仅是问题的一方面。为什么有的老年人不发生便秘呢?这里另有原因,国内外研究均发现,缺少锻炼的老年人在x线照射下可发现左半结肠内有粪块积聚,而在有运动习惯的老年人中,就没有发现结肠有积聚的粪块。通过调查,我们证实了这种情况,没有锻炼习惯的老年人中便秘占40%,而坚持锻炼的老年人中便秘者只有20%。尤其是那些中风瘫痪、股骨颈骨折等卧床不起的老年人,更易引起便秘。为此,我们希望老年人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以减少便秘的可能。
另外,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70%的老年人靠用泻药通便,如果长期反复使用这些刺激性泻药,可以损伤直肠肌肉间的神经、血管、淋巴,最后导致括约肌松弛,粪水外流,医学称为“导泻的结肠”结果是带来更大的痛苦。老年人应尽量不用或少用泻药。必需用时,可轮换着用,不要专用一种泻药。
此外,老年人长期便秘容易发生一些疾病,需要加以提防。如结肠癌引起的便秘、痔疮、肛裂、肛瘘引起的便秘,这些说起来是小病,但治疗不当,可引起继发性感染。病人因怕痛而不敢按时排便,时间一长,就会使停留在直肠内的粪便变成又干又硬的粪石,使下腹发胀不适。因此老年人对肛门周围的疾病要及时治疗。以防止便秘的产生。
李大爷今年65岁,体质不错。精神矍铄。但近段时间以来,两只手却不停地抖动,连吃饭夹菜、写字都受到严重影响,感到非常苦恼。像李大爷所出现的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震颤”,是指身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表现为不自主的有节律性的颤动,通常在情绪紧张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中消失。对于“震颤”,人们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有些老年朋友认为,老年人手抖的情况反正不是个别现象,也不碍大事,任凭自然吧;而有些人。对此看得过于严重,一会儿怀疑是脑动脉硬化。一会儿怀疑是帕金森综合征,弄得心神不安。究竟如何处理上述情况呢?专家提示:老人手颤须先辨性质再作相应处理。
其实,老年人手震颤的原因有功能性和器质性两种。对两种不同性质的症状,要区分情况,分别对待。
功能性震颤多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体质虚弱等情况下发生的,是由于肾上腺分泌水平暂时增高所致,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影响到日常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服用安定类药物,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器质性震颤是由于病理因素引起的,病根多在大脑,常因某种疾病使大脑负责运动协调功能的区域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震颤,这往往也是一些疾病特别是脑血管病的先兆或反映,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常见的疾病有:
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可导致老年人自主神经不协调,手震颤便是其症状之一,严重者还会发生头部震颤。控制动脉硬化是防此种震颤的治本之策,可采用治疗动脉硬化的药物,诸如地巴唑、烟酸肌醇酯等。
中脑病变老年人如果中脑有病变,可引起震颤麻痹,以手部震颤最为明显和常见。治疗宜采用抗胆碱药物,如安坦等。
小脑疾患维持人体活动的协调和稳定是小脑功能之一。如果小脑发生病变,极易出现“意向性震颤”,如举杯近口时手部震颤严重,较难完成特定的动作,且常伴有行走蹒跚、说话讷吃等。据报道,使用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可以改善症状。
书写性震颤高发人群主要是长期从事伏案书写工作的老年脑力劳动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握笔写字困难,严重者则不能持笔书写。书写性震颤的病因是大脑皮层功能失调所致,故其治疗方法应以心理疗法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由此可见,对于老人手颤的处理,要先辨性质,再做相应处理。但无论是功能性震颤还是器质性震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日常保健都是百利无一害的。作为老年人来讲,生活中要做好以下以点:睡眠充足,除晚上休息好之外,中午也要养成小睡的良好习惯;坚持锻炼,常进行散步、慢跑、体操、太极拳等活动,增强体质;饮食规律,多餐少食,清淡为主,多吃维生素、高蛋白、木耳、香菇等食物;戒烟忌酒等等。
核心提示:肝对眼睛的影响也很大,中医里有一句话就是说肝和眼睛的关系,叫“肝开窍于目”。肝藏血是肝的功能之一,它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就是滋养眼睛的,可以说,肝是明目的源泉。
如果肝不好的时候,受到抑制,分泌的血液和阴津减少,自然使眼睛得不到滋养,感觉到干涩,甚至影响到视力。另外,“久视也会伤肝。”肝通目,用眼过度也会对肝造成伤害。这里教您六招养肝护眼的常识:
支招一:保证23点前睡觉
中医认为,晚上11时开始血循肝胆经,这时候入睡,让“静卧血归肝”,就可以让血液回流肝脏解毒,“肝阴足可濡养双目”,自然眼睛就同时得到滋养。
有的读者喜欢躺在床上看会儿书或杂志再睡,其实这对眼睛非常不利。睡前10分钟最好别再用眼睛,这样才能让其得到充分放松。可以躺在床上闭目休息、做做眼保健操,用湿热毛巾热敷双眼来缓解眼睛疲劳。
支招二:尽量减少用眼过度
从上午9时到单位,打开电脑一直到下班,眼睛酸得不行也不舍得离开座位;一有空闲就目不转睛地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眼睛如此“过劳”似乎是都市人如今的常态。
春天护眼首先要控制用眼时间,连续用眼1小时左右,就要休息15分钟。这时可以静心闭目片刻,两肘支撑在桌子边沿,以两掌轻捂双眼,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按摩眼睛周围穴位,使眼内气血通畅,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或者走到户外,在空气新鲜处闭目,眼球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各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
需注意,如果出现眼睛不适,切勿用手揉搓,否则会加重角膜损伤和视疲劳,春季致病微生物繁殖快,经常揉眼有可能增加眼睛感染的机会。
支招三:多进行户外运动
闲暇时间到郊外踏青视绿,登高望远,是消除眼疲劳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孩子们出外放风筝,可以将视线延伸转移至高远处,自然调节眼肌,帮助放松。
需注意的是,春天花粉飘扬,对花草树木过敏的患者,在外出郊游的时候不要站在花树旁和风向下方,以免吸入花粉引起过敏。
支招四:多食绿色食物调养肝脏
青色入肝经,所以绿色的食物可以对肝进行调养。专家指出,春天应避免高温、辛辣、油腻、大补类食物,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多进食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胡萝卜、红薯、菠菜、芹菜、橙子、草莓等。多吃绿色的食物,也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
支招五:保持心情开朗很重要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而“性喜条达(舒畅)主疏泄而恶抑郁”。在春天,人们较其他季节更容易激动,而情绪失控会进一步导致眼睛和肝脏受到伤害。
所以在春天,需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情。空闲时间多听听悠扬的音乐,长头发的女性可以把头发披散,多做梳头的动作,让自己情绪得到放松。
支招六:养肝健脾饮食宜以“滋润清火”为主
初春时节,人容易性情急躁,易于发怒,中老年人甚至还会出现眩晕、中风等症状。对此,老牌迪养肝茶养生专家提醒市民,春季应以疏通肝气为先,自“惊蛰”节气起,适当地调理脾胃很有必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疏肝潜阳、柔肝补血、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的单味中药,如:养血柔肝的白芍,平肝潜阳的天麻,健脾补肾的黄精,养阴明目的石斛,补气养阴的西洋参,滋补肾阴的枸杞。另外,大枣性平味甘,可以滋养血脉、强健脾胃,山药也是春季的食疗佳品,有健脾益气、滋肺养阴、补肾固精的作用。
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全面营养,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等“滋润清火”的食物,也可运用药食同源的食材,比如:雪梨、薏苡仁、百合、银耳、山药、莲子等,以制作健康美味的药膳。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教老人巧辨有农药的蔬菜》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人养生蔬菜”专题。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