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祛湿邪

2019-10-11 │ 夏季养生祛湿邪 立秋女性养生润燥

燥邪致病 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关于养生保健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燥邪致病 辨证施治可获良效”,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衄血、消渴、痿病诸证,总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

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干燥,咽痒干痛,或兼身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选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汤。常用药物:生地黄、麦冬、百合、贝母、栀子、白芍、玄参、桔梗、沙参、桑叶、杏仁、太子参、甘草。

肺燥出血

以咳血、鼻衄为多,常兼喉痒咳嗽、痰少、口干鼻燥或身热等症状。舌红少津,苔薄或黄,脉数。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选桑杏汤或桑菊饮化裁,酌凉血止血药。常用药物:桑叶、栀子、牡丹皮、豆豉、沙参、贝母、杏仁、桔梗、芦根、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甘草。

肠燥便秘

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烦热口干,或有头晕目眩,心悸。舌淡,或红而少津,脉细或涩。治宜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方选《尊生》润肠丸合增液承气汤。常用药物:当归、生地黄、火麻仁、白芍、桃仁、何首乌、枳壳、玄参、麦冬、瓜蒌仁、大黄。

燥热消渴

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为主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选《丹溪心法》消渴方加味。常用药物:天花粉、黄连、生地黄、太子参、葛根、麦冬、天冬、知母、藕节、乌梅。

燥热痿病

病起发热,突然或渐见肢体痿软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痰少,咽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味。常用药物:太子参、麦冬、生石膏、桑叶、杏仁、火麻仁、枇杷叶、阿胶(烊化)、胡麻仁、山药、金银花、甘草。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辨证施治五心烦热


导读: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

在临床常见到很多中老年人两手心、两脚心以及心窝处发烫发热,但测体温却正常。中医学将这种情况称为五心烦热,多见中老年人。由于引起五心烦热的病因不同,所以一旦出现五心烦热,一定要先辨清自己属于哪种五心烦热,然后按照中医辨证施治。

阴虚型

五心烦热且午后热甚,常欲手握冷物,睡觉时手脚喜伸在被外,骨蒸潮热,颧红盗汗,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阴虚型五心烦热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多见于肺、肝、肾三脏阴虚者。其中肺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除了以上症状外,还伴有鼻鸣音、干咳气短、痰少且痰中常有血丝;肝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失眠、易疲乏、眼睛干涩等;肾阴虚引起的五心烦热伴有耳鸣、腰膝酸软等。治宜滋补肝肾,给以滋阴汤: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黄3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山萸肉20克,山药15克,云苓15克,沙参15克,麦冬15克,元参15克,玉竹15克,五味子12克,石斛12克,龟板10克,鳖甲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知柏丸、杞菊丸口服。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治宜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给予生血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当归15克,熟地黄30克,杭芍20克,丹参20克,黄精15克,枸杞20克,山萸肉20克,龟板20克,鳖甲15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益髓丸、固元丸口服。

中医丰胸食谱要辨证施治


身材扁平瘦削的阿萍想变得丰满迷人,思来想去觉得中医丰胸最安全可靠。中医专家告诉她,要想变得身材丰润,西医认为补充脂肪最重要,但中医却认为这与全身各经络、气血息息相关。为此,这类“美体处方”虽然不是治病,但也要根据不同女性的体质“辨证施治”,当中包括了药疗、食疗以及运动处方。

食物丰胸效果因人而异

“医生,我们家族遗传女性普遍偏瘦,我很希望能通过治疗变得更丰润健康。我上网看了不少资料,虽然现在丰胸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据说还是中医丰胸或食疗比较安全,所以就来挂个号咨询一下,希望您能给些建议。另外,听说豆类食品、葛根粉、猪蹄、鸡爪等含骨胶原多的食物能使胸部增大,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无特效药可以快速治疗?”身材瘦削的阿萍在中医门诊处急切地向接诊大夫诉说自身“病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李建军主任告诉阿萍,豆类食品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葛根粉含有黄酮类物质,猪蹄、鸡爪等食物有增强皮肤弹性的胶原蛋白纤维,都有一定程度的丰胸作用。“现今不少研究均显示中药药疗和食疗的副作用相对其他丰胸方法较少,但是毕竟食物能达到多大程度的丰胸效果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都可能有较大差异,不一定能充分发挥作用。”李建军举例,木瓜被公认为“丰胸美颜”佳品,但哪怕日日食用的女性也并非一定能出现明显转变,不少女孩一门心思想快速变丰满,盲目进食后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乳房发育与经络、气血有关

李建军介绍,西医学普遍认为乳房由乳腺和脂肪组成,其中脂肪占90%,所以胸部扁平者主要由于乳腺发育不良、胸部脂肪缺乏或产后哺乳造成乳房下垂导致乳房部位脂肪丢失所致。“因此西医丰胸主要是促使乳腺以及腺泡发育增大,促使脂肪在胸部堆积和恢复乳房部位皮肤的弹性。”

但从中医学角度分析,身材圆润、乳房充分发育则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有密切关系,其中受肝、脾胃、肾经等影响最深。“如果自身气血不足,有唇白、头晕、失眠、经血流量少的症状,肯定会影响到身体成长,令胸部发育不健全。同样,肾虚不足,脾胃不肠,肝气郁血都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若不调理身体、改善体质,也难以形成曲线玲珑的线条。”

李建军介绍,一般来说,身材发育不良主要有以下三类:

1.气血不足型:多是由于先天性的体质虚弱,或后天营养不足,腰肾亏虚,导致胸部扁平,产后乳汁分泌不足。

2.肝气血滞型:这类人属热底体质或有喜欢吃辣的习惯,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也容易忧郁;乳房经络不畅通,生理周期前乳房胀痛,产后乳汁分泌亦容易不足,乳房容易起硬块。

3.肾精不足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营养失调,损失到肾。多表现为早衰、月经量少,腰常有酸痛感,头晕,记忆力下降等。

花生、蒲公英根、党参可丰胸

专家介绍,含花生、蒲公英根、党参、当归等在内的日常食谱可谓“润物细无声”,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女性身材、达到圆润效果。

巧用7种油 祛病见良效


导读:很多家庭常备外用药油如红花油、清凉油等,这些外用药油虽然使用方便、作用明显、不良

很多家庭常备外用药油如红花油、清凉油等,这些外用药油虽然使用方便、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小,但并没有一种万能油,只有对症下药、准确选取,才能获得最佳疗效。

清凉油:涂太阳穴解头痛

清凉油俗称万金油,由薄荷脑、薄荷油、桉叶油、樟脑、丁香油等制成,有活血消肿、止痛止痒、止呕吐等作用。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或者有轻度烫伤时,取少许涂抹患处,能消肿、镇痛、止痒。伤风、头痛时,将药涂在太阳穴处,可收缓解之效。

使用时应避免触及眼睛、口腔等黏膜及皮肤破损处。

红花油:抹胸前缓解心绞痛

红花油是由红花、桂叶等提取而成,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等功效,可用于心腹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扭伤、刀伤、烫烧伤等,还对晕车晕船、头晕有一定疗效。

将红花油涂搽在心前区,通过药力的渗透作用,能扩张局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对心绞痛有缓解作用。

红花油不能内服,也不能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和皮肤破溃处。此外,关节刚扭伤时,切忌马上涂搽红花油,应隔24小时再搽,否则会加重皮下软组织的血液渗出,使肿胀加重。

风油精:滴肚脐能祛寒

腹痛时,将风油精数滴滴在肚脐(神阙穴)内,外用伤湿止痛膏或普通胶布覆盖,可起到良好的祛寒止痛作用。此法对于因受凉、过食冷饮等引起的寒性腹痛效果尤佳。此外,风油精外涂还可以治疗冻疮。

风油精亦可内服,口角溃疡时,早晚刷牙后在患处涂上风油精,效果颇佳。遇咽喉肿痛,可倒风油精3~5滴于汤匙内,慢慢咽下,但应注意不可长期服用。

孕妇、产妇、新生儿禁用风油精,因为风油精中含有樟脑,对胎儿和婴儿有一定的毒性。

白花油:涂涌泉穴可祛高热

白花油由冬青油、桉叶油、薰衣草油和薄荷油等制作而成,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气味颇似兰花。

白花油具有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等功效。适用于关节酸痛、伤风感冒、头痛鼻塞、扭伤等。儿童高热时,将药涂在太阳、涌泉等穴位,可以起到降温效果。使用时应注意避开眼睛、口腔以及破溃的伤口等部位。

万花油:可治疗溃疡

万花油由红花、苏木、桃红、三七、川芎、当归、骨碎补等制成,涂在患处可形成油性保护膜,并能起到止血止痛、促进结痂、抗菌消炎、消肿散淤等作用,对跌打损伤、烫伤、刀伤出血效果明显。跌打伤痛,可用药棉蘸油搽涂患处,每天2~3次;刀伤、烫伤,可将药棉铺薄浸润药油,涂敷患处,每天换敷1次。

万花油药性温和,不刺激伤口和患处,是众多药油中少见的能够直接接触破损皮肤的外用药。此外,万花油还能治疗因静脉输液而引起的血管、皮肤不适以及伤口慢性溃疡。

平安油:可祛风湿骨痛

平安油由薄荷脑、冰片、丁香油、桂叶油、肉桂油等近20种成分制成,香气浓烈,驱风止痛效果较好。

使用时,取适量平安油涂抹患处,对头晕头痛、腰酸背痛、风火牙痛、风湿骨痛、蚊虫叮咬等有较好疗效。使用时应避免触及眼睛、口腔等黏膜及皮肤破损处,孕妇腹部禁用。

保心安油:可缓解咳嗽

保心安油由薄荷油、肉桂油、细辛、黄芩、血竭等数十味中药制成,具有镇痛、祛风、通窍、消肿、活血散淤等功效。适用于咳嗽引起的胸部不适,风寒引起的轻微腹痛、肠胃不适,舟车劳顿引起的头晕、头痛,轻微的肌肉、关节疼痛,蚊叮虫咬等。

保心安油还可治疗感受风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支气管炎等。取之涂抹鼻子,可散风寒、通鼻窍、顺肺气,缓解咳嗽和肺部不适。

秋天燥邪易伤肺 保健肺为先


导读: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复发,

中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易伤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冬初复发,所以秋季保健肺为先。

固护肌表肺主一身肌表,风寒之邪最易犯肺,故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固护肌表,增强肌体抵抗能力,这是肺脏养生之首要。

滋燥润肺肺喜润而恶燥,燥邪最伤肺。秋季的饮食应贯彻少辛增酸与防燥护阴的原则,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芡实、百合等。

防忧伤肺人常悲秋,到了深秋时节,面对草枯叶降花木凋零的景象,在外游子与老年人最易引起悲伤感,使抗病能力下降,致各种疾病多发或加重。因此,秋在应特别注意保持内心平静,以保养肺气。

补脾益肺中医非常重视增补脾胃以使肺气充沛。故平时脾胃、肺气虚衰之人,宜进补人参、黄芪、山药、大枣、莲子、百合、甘草等药食,以补脾益肺,增强抗病能力。

通便宣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肺气宣降。若大便秘结,则肺气受阻,致咳嗽、气喘、胸中憋闷等症加重,故通便、保持肺气宣通,是益肺保健的重要方面。

以下呼吸体操可增强肺功能:端坐,全身放松,均匀呼吸,然后躬身弯腰,再使身体上抬,3~5次为1遍。可根据每个人的体力,反复做3~5遍。注意身体下弯时,宜屏住呼吸。这种方法可通达肺气,疏通肺脉,具有调养肺气的作用,对外邪伤肺及肺气虚损均有调理作用。

痤疮的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学上在治疗疾病的时候,都会将引发这种疾病的根本性原因寻找到。这时候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病症。想必痤疮患者都会尝试许多治疗痤疮的方法,但是大多数治疗痤疮的方法并不会起多大效用,这时候痤疮患者就会到中医学上寻找治疗方式。而在中医学上关于痤疮的辨证诊治是怎样的?

病因病机及治疗

1.肺胃热盛

中医学认为,面鼻为肺胃二经所主,若素体阳热偏盛,肺经郁热,又复受风邪(风易袭上位),则发“肺风粉刺”;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腑气不通,湿热上攻于面部,则亦发痤疮。

此型最常见于炎性痤疮,患者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胸背部可有少量皮疹,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个别上有脓头,痒痛相兼,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滑略细,大便干结。采用“以泻代清”的治法,通腑实,泻肺经风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白花蛇舌草30g、重楼20g、生山楂30g、泽泻20g、枇杷叶15g、蜜桑白皮15g、黄芩10g、丹参20g、生大黄10g(同煎)、生甘草10g.如伴有手足心热,加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凉血兼调节激素水平;如药后便溏,去生大黄,加炒枳实15g,减缓药性,如额部皮疹较多,加服导赤散,如两颊部皮疹较多,加广郁金20g,疏肝行气。

2.湿邪蕴结

从临床症状上看,面部油腻是痤疮最常见的皮损表现,源于青春期素体生机旺盛,用西医来解释就是青春期激素水平失衡,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过多,而皮脂的堆积就是粉刺形成的原因,因此,减少油脂的分泌是治疗的重点。中医学认为油脂与“湿”有关,而湿邪的来源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平素嗜食辛辣刺激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邪内生。第二,肾阳虚衰,无以温运脾阳,导致水湿停聚。湿邪蕴积日久则成痰,形成结节、囊肿;湿郁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形成脓头。因此,临床治疗应分别以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清热除湿、消积导滞立法。

此型患者典型症状为面部出油较多,常处于青春期,皮疹好发于颜面部,皮损以红色丘疹、粉刺为主,平素面部较油腻,以“T”字区为重,痒痛相兼,舌淡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滑,二便调;如皮疹发病部位以口周为主,患者常伴有大便溏薄。

方用保和丸合二陈汤化裁:生山楂30g、焦神曲15g、炒麦芽30g、炒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20g、陈皮15g、虎杖15g、生白术15g(如大便溏改为炒白术)、生甘草10g.如部位以口周为主,可加栀子15g、藿香15g(泻黄散化裁),泻脾经伏火;如大便溏薄,加防风15g、羌活15g,干姜10g,升阳除湿,如粉刺较多,加清半夏15g、浙贝母30g、牡蛎30g,化痰软坚。

3.冲任失调

本型常见于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冲任隶属于肝肾,月事来潮前,经血充盈,易为肝气所激惹,气有余便是火,火性炎上,炼津为痰,形成痤疮,故患者皮损常经前加重。肾主封藏,肝肾藏泄失调,可致月事紊乱,内分泌失调而发痤疮。肾有阴虚、阳虚之分,如患者伴有手足心热,盗汗等全身症状多由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治以滋阴降火;如患者伴有手足凉,行经腹痛,月事有血块,多属肾阳虚,虚阳浮越,治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原。又因肝肾同源,故在治疗上应兼顾彼此,滋肾阴不忘清肝火,温肾阳同时暖肝阳。

此型皮损集中在颜面部,以暗红色的丘疹、结节为主,时有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滑或细,伴有月经不调,常夹杂血块,治以调摄冲任,当归芍药散和二仙汤加减:当归15g、白芍15g、生白术15g、茯苓20g、清半夏15g、白芷15g、益母草20g、仙茅15g、仙灵脾15g、巴戟天20g、黄柏15g、知母10g.如以结节为主,加浙贝母30g、生牡蛎30g、夏枯草15g、蜈蚣1条,通络软坚散结。

4.热毒壅盛

毒有风毒、湿毒、瘀毒、热毒、火毒等分别,《内经》中提出了毒“皆阳热亢极之证”,暴发性痤疮发病急、来势迅猛、热火症状明显,符合中医“火毒”的致病特点。

此型患者发病比较急,临床症状较重,面部油腻,皮损以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为主,属于西医囊肿性、聚合性痤疮范畴。部分患者伴有头部穿凿性毛囊炎(中医称之为“蝼蛄疖”)、腋下化脓性汗腺炎,舌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或小数。此类患者皮损以化脓性表现为主,治疗上应从疮疡病入手,投以大剂凉血清热解毒药物,兼以凉血、祛湿、软坚散结。方以五味消毒饮合仙方活命饮化裁:金银花30g、连翘15g、公英30g、紫花地丁20g、白芷20g、浙贝母30g、天花粉20g、茵陈15g、当归15g、炙乳香15g、陈皮10g、生甘草10g.如皮肤瘙痒,加防风15g、羌活15g,疏风止痒,兼以胜湿(风能胜湿);如脓肿、结节较多,加甲珠10g、皂角刺20g、蜈蚣2条,破血软坚;如大便干结,加生大黄15g,泻下通便,祛瘀生新。可配合外用金黄散箍围消肿,如脓肿形成,需配合手术切开排脓。

5.上热下寒

此型患者多处于青春期,颜面发炎性丘疹,平素手足凉,行经腹痛,舌淡薄白苔或舌尖边有瘀斑,脉滑或细或缓,大便溏或时便干。源于素体阳虚,虚阳浮越于上而发病,采用“引火归原”的治法,清上温下,交泰丸合少腹逐瘀汤加减:重楼20g、黄芩10g、黄连10g、川牛膝15g、盐茴15g、肉桂5g、赤芍20g、丹参15g、郁金20g、生甘草10g.如便溏,加干姜10g、茯苓20g,温中止泻;如便干,加当归15g、玄参15g,清上焦浮游之火兼以通便。

另外,在治疗上还应考虑发病部位酌情用药。发病部位在额部的属心,常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又心火下移于小肠,故临床常见小便黄。左颊候肝,右颊候肺,故发于面颊部的常由于肝火犯肺所致。口周属脾,常由于脾胃湿热所致。背部为阳明经所主,常由于阳气虚不能卫外所致。

防秋燥对症选方效更好


导读: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秋季来临,燥邪当令,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

干燥是秋季气候的主要特点。秋季来临,燥邪当令,燥邪最易伤肺和肌表,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症状。若燥热传人阳明,则又常成肠燥便秘之证。为防秋燥,调养上要以防燥护阴、滋阴润肺为准则。食养应以养阴、生津、润肺为目的,采取平补、清补相结合的方法。

燥在肺部:症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口鼻干燥,咳嗽无痰,咽痛而干。治宜辛散甘润。可用 ①桑杏饮:桑叶10克,杏仁5克,北沙参15克,川贝3克,梨皮15克,冰糖 3克,煎水代茶饮。②宁嗽定喘饮:山药50克,甘蔗汁30克,酸石榴汁15 克,生鸡蛋黄4个。先将山药煎取清汤,再将另外3味加入汤中煎煮,分3次温服。

燥伤胃津:症见口干、尿少、饮食不佳或有干呕。治宜养胃润燥。可用选用①雪梨浆:以甜雪梨1个,切成薄片, 于凉开水中浸半日,时时频饮。②五汁饮:用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拌匀凉服。③郁李仁:粥:郁李仁10克,大米 60克,以水100毫升研磨郁李仁,滤取汁,加水至1000毫升,加入大米煮粥食之。④芝麻粥:白芝麻10克,大米 30克,砂糖或白蜜适量,先将芝麻炒出香味,研碎,另煮米成粥,临熟调入芝麻、砂糖或白蜜。

燥伤肝肾:症见形体消瘦,皮肤干而无泽,盗汗,五心烦热,低热或干咳,痰中带血。治宜滋阴养血。可用①牛乳饮:鲜牛乳1杯,加热后服之。②天门冬粥:天门冬30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③海参粥:海参20克,大米 50克,将海参与大米同煮粥食之。

腰痛原因多 对症施治要慎重


腰痛是许多男性会遇到的问题,而有些男人一腰痛就认为是自己肾虚引起的,于是就盲目的补肾,其实不是如此,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男人要找出原因再对症施治。

男人腰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状,以下是腰痛的常见原因。

腰痛原因一:脊柱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

最常见的原因是腰肌的损伤或韧带的拉伤。在搬运重物时姿势不当,肥胖,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导致肌肉韧带的损伤。经常背着较重的背包和长期不恰当的睡姿也可引发腰痛。腰部位置特殊,活动度大,特别容易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损伤,引起疼痛。大部分情况下,如果治疗及时,这些腰痛是可以治愈的。如果不引起重视,不及时治疗,一旦转变成慢性的腰痛,肌肉将长期处于一种痉挛状态,这是人体避免进一步损伤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同时也因痉挛带来了长期的慢性疼痛。一般而言,因肌肉和韧带损伤导致的腰痛往往在比较年轻的人群的发生,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因为他们处于人生的生命比较活跃的阶段。

腰痛原因二:是由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

如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胆囊炎、胆囊结石、胰腺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前列腺炎等,肿瘤也可引起腰骶部疼痛。

腰痛原因三:由精神因素所引起。

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腰痛原因四:由于脊椎病变引起。

如类风湿性脊椎炎、骨质增生症、结核性脊椎炎、脊椎外伤及椎间盘脱出等。

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年过半百的中老年,有时候腰痛常与脊柱的关节炎有关。除了四肢那些我们可以在体表触及的大小关节,如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等,脊柱也有许多我们无法在体表看到的关节,临床医生习惯称之为小关节。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腰椎间盘退变导致其高度的降低,椎骨与椎骨之间的软垫质量下降,脊柱后方的这些小关节长期处于一种非生理的负荷状态,类似于膝关节缺少了半月板的衬垫。关节的骨面直接接触,过度受压,逐渐出现了增生,肥大等形态的变化,严重者关节畸形,临床表现为背部僵硬,疼痛。有时甚至出现错位的情况,会导致非常尖锐的疼痛,患者感觉到腰像断了一样,无法支撑体重。这种退变,也会导致人体的代偿,像椎体的肥大,骨刺的出现等,都是一种自稳定的结果。这一类疼痛,50~60多岁的人最多,等到新的稳定建立,如大量的骨刺生长,这类疼痛往往会缓解,这也是为什么70~80多岁的人群很少有这一类疼痛的原因。相对而言,肥胖的人群出现这些这些疼痛较早,也比较顽固。

如果男性无法明确判定自身腰痛的原因,建议咨询医生,早作预防或治疗。

白带异常 饮食疗法辩证施治


健康的妇女阴道流出少量透明、粘滑、色白或黄白的粘液称为白带。当子宫、子宫颈、阴道出现病变或有其它原因时,白带的量、颜色、粘稠度会有变化,称为白带异常,中医叫带下病,认为由湿热侵袭或脾肾虚弱引起,在采用饮食疗法时应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选择。

银杏豆浆汤

取银杏(去心、去皮)10粒捣碎,冲入豆浆内,炖熟后内服,每日一次,连服数日可见功效。

功能:适宜于带下病初起,白带增多的患者。

注意:银杏有一定的毒性,一是要炖熟,二是不宜长期服用。

冰糖冬瓜子汤

取冰糖30克、冬瓜子30克,将冬瓜子洗净捣末,加冰糖冲开水一碗放在陶罐内,用文火隔水炖好服食,每日两次,连服5~7日。

功能:适宜于湿热型白带增多,脾胃虚寒及便溏者不宜服用。

马齿苋冲蛋白

取鲜马齿苋,洗净,放入碗中,用棒捣烂,绞汁约60毫升,再拿生鸡蛋2只,打碎、去黄,用蛋白和入马齿苋汁搅和,开水冲服,每日一次。

功能:适用于湿热型带下病,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山药莲苡汤

取山药60克,莲子60克,薏苡仁60克。将山药、莲子(去皮、去芯),薏苡仁洗净,一起放入砂锅中,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煮熟后即可服用。一般每日一次,服用5~7次见效。

功能:适宜于脾胃虚型引起的白带异常。

芡实莲子荷叶粥

取芡实60克,莲子60克,鲜荷叶一张,糯米50克。将芡实去壳,莲子去皮去芯,把鲜荷叶剪成3厘米长、2厘米宽的片并洗干净以后,把三者加糯米一起放入砂锅里,加水500~600毫升煮熟,每日分两次服用,一般5~7天即可见效,服用时,亦可加适量砂糖调味。

功能:适宜于脾虚型白带增多,肠胃实热大便干燥者忌用。

莲子枸杞酿猪肠

取莲子50克,枸杞50克,猪小肠两个段,鸡蛋两个。先将猪小肠洗净,然后将浸过的莲子、枸杞和打开的鸡蛋混合后放入猪肠内,两端用线扎紧,加清水1000毫升,待猪肠煮熟后切片服用。每日分三次服,隔日一剂。

功能:适宜于肾虚型白带增多。湿热型患者禁用。

不同时间段按摩三阴交穴可收获良效


三阴交穴是很多人比较熟悉的一个穴位,这个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功效,正确地进行按摩,能够起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话,收获的保健效果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有关于三阴交穴的的知识。

中午11点:按揉三阴交健脾

在中午十一点时对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话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适合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采用该方法。三阴交是脾经的经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每天中午11点,脾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腿的三阴交各20分钟,能把身体里面的湿气、浊气等排出去。皮肤之所以有湿疹、荨麻疹、过敏等疾病,很多时候都是体内的湿气、浊气在捣乱。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讨厌的“调皮鬼”赶出去,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了。另外,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对中年女性白带过多、子宫下垂等病情的恢复也有不错的效果。

晚上5~7点:按揉三阴交补肾

要想通过按摩三阴交穴来进行补肾的话,那么可以在晚上五点到七点来进行按摩,可以收获一定的效果。人体的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子宫)。每天晚上5~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左右,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脉、督脉、冲脉的畅通。而且通过补肾,对中年女性提升性欲有很好的疗效。

晚上9~11点:按揉三阴交畅三焦

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保持脸部光洁、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规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11点左右,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的三阴交各一刻钟,这对于调理月经,祛斑、祛痘等非常有效果。因为三焦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大通道,要想各个器官得到气血滋润,三焦通畅很重要。坚持按揉一个月可以收获理想的效果。

在不同的时间段对于三阴交穴进行按摩的话,收获的保健功效确实是不同的,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参照上文介绍的方法来对此穴位进行按摩,长期进行的话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健效果,这样堪比一些保健药物,当然按摩的方法是有所讲究的。


常见燥证论治


导读:燥为秋天的主气。燥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灼伤肺津。因而

燥为秋天的主气。燥 邪致病的特点主要是燥 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 伤肺,灼伤肺津。因而临 床上多引发咳嗽、咳血、 衄血、消渴、痿病诸证,辨 证施治可获良效。

肺燥咳嗽燥邪犯肺者,咳呛气逆,痰少而 黏。或带血丝,口干,唇鼻 干躁,咽痒干痛,或兼身 热、鼻塞等表证,舌淡,苔 薄白或黄,质干,边尖红, 脉弦细数或浮数。阴耗热 灼者,干咳少痰,或痰中 带血,声音嘶哑,午后颧 红,潮热盗汗,形体消瘦, 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 清肺润燥或滋阴润肺。方 用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 肺汤加减,兼表证选桑杏 汤。常用中药:生地、麦 冬、百合、贝母、栀子、白 芍、玄参、桔梗、沙参、桑叶、杏仁、太子参、甘草。

肺燥出血以咳血、鼻衄为多,常兼喉痒咳;嗽、痰少、口干鼻燥或身热等症状,舌红少津,苔薄或黄,脉数。治宜清热润肺,凉血止血,方用桑杏汤或桑菊饮化裁,酌加凉血止血药。常用中药:桑叶、栀子、丹皮、豆豉、沙参、贝母、杏仁、桔梗、芦根、白茅根、侧柏叶、藕节、甘草。

肠燥便秘症见大便秘结,面色无华,烦热口干,或有头晕目眩,心悸,舌淡,或红而少津,脉细或涩。治宜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方用《尊生》润肠丸合增液承气汤。常用中药:当归、生地、火麻仁、白芍、桃仁、何首乌、枳壳、玄参、麦冬、瓜蒌仁、大黄。

燥热消渴 以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量频多为主症,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或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丹溪心法》消渴方加味。常用中药:天花粉、黄连、生地、太子参、葛根、麦冬、天冬、知母、藕节、乌梅。

燥热痿病病起发热,突然或渐见肢体痿软无力,皮肤枯燥,心烦口渴,咳呛痰少,咽干,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治宜清热润燥,养肺生津,方用清燥救肺汤加味。常用中药:太子参、麦冬、生石膏、桑叶、杏仁、火麻仁、枇杷叶、阿胶(烊化)、胡麻仁、山药、金银花、甘草。

此外,燥邪、燥热还可引发或加重痤疮、瘙痒症、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疔痈等皮肤病,致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并伴有口干唇燥、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应以清肺凉血,养血润燥为治疗法则。

蜂花粉具有减肥美容治便秘之效


蜂花粉来源于大自然,是蜜蜂从显花植物花蕊内采集的花粉粒,并加入了特殊的腺体分泌物,花蜜和唾液,混合而成了一种不规则扁圆形状物。蜂花粉属营养性的美容化妆品,花粉中的VE、超氧化歧化酶、硒等成分能滋润营养肌肤,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光洁。下面就和微微健康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增强人体综合免疫功能:花粉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活动,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2)防衰老、美容作用:蜂花粉属营养性的美容化妆品,花粉中的VE、超氧化歧化酶、硒等成分能滋润营养肌肤,恢复皮肤的弹性和光洁。花粉中的肌醇可使白发变黑,脱发渐生,保持头发乌黑亮丽。

(3)防治脑心血管疾病: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有效清除血管壁上脂肪的沉积,从而起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作用。

(4)减肥:服用蜂花粉可以吸收足够的营养,造成饱食感。同时,花粉中的卵磷脂可燃烧过剩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5)调节肠胃功能:花粉有许多杀菌成分,能杀灭大肠杆菌等,并能防治便秘。

(6)保肝护肝:花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同样可防止脂肪在肝上的沉积。

(7)调节神经系统:促进睡眠。

(8)辅助治疗其他疾病:花粉对贫血、糖尿病、改善记忆力、更年期障碍等有较好效果。

动物植物均可获得锌元素


人体需要合理的饮食这样才能从中获得营养需求,当然人体需要很多的营养成分,包括营养素也是需要非常的全面的。大家都知道的,人体是离不开锌元素这样的物质的,通过食物也可以摄入,那么都是有哪些食物可以补充锌元素呢?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啊,人们都没有休息的时间更别说一些养生保健的常识了,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了,所以现在的人们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的。含锌高的食物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最多的是牡蛎、常见的食物有鱼、海鱼、虾、墨鱼干、螺、瘦肉、鸡内、鸡心、动物肝脏、蛋、奶制品的等。

其次是植物性食物,如枸杞、熟地、桑椹、人参、杜仲,可可、莲子、花生、芝麻、胡桃、紫菜、海带、蘑菇、红小豆、荔枝、栗子、瓜子、杏仁、芹菜、柿子等。我们可以从植物性的食物中摄入一些含有锌元素的食物,补充营养的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大家不妨这样选择。

动物性食物中锌不仅含量高,而且吸收率也比植物性食品高,如肉类中锌的吸收率高达30~40%,而植物性食物吸收率一般只有10~20%。所以动物性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说牛肉啊,羊肉啊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补充锌元素。

植物性食物中的各种豆类、坚果类含锌较多,蔬菜类以大白菜、白萝卜、紫萝卜、茄子青菜、豆荚、黄豆等黄绿色蔬菜里含锌较多。麸皮、地衣、炒葵花子、炒南瓜子、山核桃、松子、酸奶、花生油、水果、花生等。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关于含有锌元素的有些食物,不知道大家对这些常识了解了吗,这些食物都是我们经常吃过的食物类型,而且营养价值是比较高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食物来帮助你满足人体锌元素的需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心慌怎么办 心慌的中医辨证论治


心慌,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在紧张的时候会经常的出现。但如果只是心慌,则对我们的身体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会让我们长时间的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的匮乏。那么心慌应该怎么办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心慌是我们常有的一种心理反应,或在紧张、心虚等等状况下。

如果是单纯的心慌对我们身体的健康是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的,但是在平时经常出现过度的心慌就会有很大的可能引发一些疾病了。出现的单纯心慌,一般都是心律失常的症状。对于心慌的一些常识,以及心慌怎么办,来看看下面介绍。

能够引起心慌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心脏活动的节律,频率而导致,有的心慌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生理性的例如我们在剧烈的运动后,大量的抽烟喝酒以后都会出现心慌,那么心慌怎么办呢?

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出现心慌的时候要区别处理。年轻人或中年人,没有什么原因常感心慌、手抖、出汗、易发脾气、易饿而吃得多,但消瘦得很明显,怕热,这往往提示可能患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症状均是基础代谢增高所致。

如果心慌的同时伴尿量减少、双下肢浮肿,严重时浮肿可遍及全身,夜间不能平卧,一平躺就感到喘不上气,并常感小腹部及右上腹胀痛,且有食欲不振,这可能出现了心力衰竭。常感到心慌,并伴心痛、头晕、夜间失眠、多梦、健忘等,如测量血压发现血压尚正常时,则可能为神经衰弱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出现心悸时,可深呼吸后屏气1-2秒,然后慢慢呼出,使心跳减慢。刺激喉部,产生作呕反应,亦可减慢心率。有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情绪控制和心理暗示是不起作用的,心慌还是频频发生。

中医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治法 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2.心血不足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3.心阴亏虚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 朱砂安神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4.心阳不振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 桂枝甘草龙骨甘草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5.心脉瘀阻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 血府逐瘀加减。

6.水饮凌心

治法 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 苓桂术甘汤加减。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心慌应该怎么办了吧,相对于西医来说,中医治疗更有优势。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保持愉悦健康的心理,注重平日的饮食习惯。希望小编的介绍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出汗方式可获得身体健康信息


汗液是身体的代谢产物,蕴含着很多的信息。从出汗可以透视身体的健康状况。今天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通过出汗部位和汗液的状况看出身体的健康状况。

形形色色的奇汗,可作为窥测疾病的诊断依据之一。

冷汗:每当人在生病、受惊吓或心绪格外紧张、生理心理功能失常时会不断地排出大量淡而无味的汗,触之发凉,出汗后常常有心有余悸之感。

黏汗:汗出黏腻,发稠发热,系重感冒或其他病症高烧,服用解热退烧药后的一种病症汗。此种汗表明身有湿热不清,需通楱去湿去热,方可痊愈。

鼻汗: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工作劳累、讲话过多时排汗,汗液自鼻梁及鼻翼两侧渗出,汗珠晶莹可见。若病变见于肺气宣泄失常,多见于肺虚病人。

额汗:汗出局限于头额部,甚至汗如蒸汽,故有蒸笼头的俗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外感六淫,脏腑内伤者,均可引起头额汗。

半边身出汗:指半边身体多汗,而另半边身体无汗或出汗甚微。多因气血不足内阻经络所致,常见于青年人高血压脑病,中风,半身不遂,截瘫等患者。

劳心汗:系指心窝部和两乳房中间部位多汗,而其他部位无汗或汗出甚微,多因忧、思、惊、恐过分而伤及心脾所致,以致心不主血,脾不统血而胸汗涔涔。常见于劳心过度的知识分子。

手足汗:中医认为脾主四肢,凡脾胃湿热内蒸不宣、血虚、阳亏、中阳不足,均可导致手足多汗。

焦味汗:汗出津津,绵绵不断,散发出一股糊焦或燃煤味。重者焦味甚浓,可刺激周围人打喷嚏、流清涕。此症局限于青年人男性,系因手淫频繁,或经常梦遗滑精,又不注意清洗会阴部者。

此外,高烧病人的战汗,手术或女性分娩之后的虚汗,生命垂危、弥留之际的脱汗,都是不同病症或不正常的奇汗。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