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夏季养生

2019-10-12 │ 三伏天夏季养生 夏季三伏天养生

夏季三伏天 防暑祛湿健脾护阳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如果不需要我们的生活成悲剧,就必须注意养生。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四季养生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夏季三伏天 防暑祛湿健脾护阳”,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核心提示:三伏天到来,养生重在健脾祛暑防湿,同时还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那么在三伏天期间,该如何防暑祛湿健脾护阳?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湿邪伤脾 暑天如何养护脾阳

脾的特点是喜干燥,怕湿浊。当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则会进而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因此暑天养生重在健脾化湿、养护脾阳。呵护脾阳的要点在于避免过度贪凉,包括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

健脾祛湿之食疗法薏米红豆汤

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薏米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又称赤小豆,有利水消肿健脾胃之效。夏季来碗薏米红豆汤,能起到健脾、祛湿、养血的作用。

具体做法是: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将红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注意不能放大米,因为大米是助湿的。可将汤水倒出后剩下的薏米红豆粒加入小米一起熬粥吃。

健脾祛湿之按摩法摩脾经、揉板门、捏脊、摩胃脘

小孩特别是3岁以下的孩子,在暑热天气容易出现没有胃口、饮食无规律等现象,此时可以按摩孩子手上的一个穴位脾经。在拇指第一指间关节靠近指尖的指腹部位,顺时针轻轻旋转磨动此穴位200-300下,可以起到健脾的作用。


另外,在孩子手掌大鱼际的正中间有一个穴位叫板门,揉板门也是一个消食健脾的好方法。第三个方法是捏脊,在孩子脊柱两侧由下向上依次捏动,捏起皮肤往上依次捻动,捻动三下以后轻轻往上提一下,小孩会觉得有一点酸疼,捏脊三到五遍后往往脊柱两侧就会轻微发红,这就可以了。

至于成人,建议平时可经常摩腹,特别是胃脘部。轻轻地磨动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

健脾祛湿之刮痧法背部刮痧

炎炎夏日加之闷热潮湿,人体多感觉粘滞不爽,往往也就容易贪凉,即使满身大汗也毫不忌讳吹空调。殊不知如此寒热激变,人体开泄的毛孔瞬间闭合,反而容易引起中暑。而且,中医理论认为,毛孔骤然强制闭合相当于把外在的寒气凝聚在皮肤表面,正是现在很多皮肤病高发以及受风面瘫的一个原因。专家介绍,民间的刮痧疗法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容易受风和感受暑热之气的部位是人体背部的上1/3,也就是肩背区域。背部刮痧可以使毛细血管的活性增加,更利于身体散热。具体操作方法是:使用刮痧板或瓷勺蘸少量精油或橄榄油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从背部沿脊柱从上往下单向地刮,再沿着距离脊柱1.5寸宽的地方从上往下刮,然后再选择距离脊柱3寸的地方,以同样的方法由上往下刮。大概每个区域刮5到8下,不必强求出痧,同样可以起到效果。背部刮痧能够帮助预防中暑,也可以用于缓解中暑后的热症。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保健康。

扩展阅读

夏季三伏天驱寒祛湿最重要


进入三伏天之后已然是热到了极致,暑热加剧致使很多朋友都躲进了空调屋吃起了西瓜喝起了冷饮,但是夏季养生中这些贪凉的方式不是很健康,非常容易导致夏季人体体内湿热的加剧,从而引发各种慢性疾病,所以夏季三伏天少贪凉要以驱寒祛湿保健为主!


传统医学建议药粥驱寒食补更有效,大暑节气是一年最热的时间,科学饮食可以养生益寿、减少疾病、平安度夏。例如夏日食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极有科学道理,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就推崇药粥养生,“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道夏季药膳:姜冬瓜鲜虾汤,这个要啥的做法简单可行,准备好生姜、冬瓜(去皮切片),鲜虾,三种食材一起放在锅里炖熟就可以了,还可将冬瓜皮用纱布包好也一同放入,熟后取出弃之。生姜冬瓜鲜虾汤做成加入少许盐和麻油即可。这道菜清而无油,有促进食欲的功能,食用时要趁热饮用,达到发汗、驱寒和利尿的功效。黄教授特地指出,民间有种“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暑天适量吃点生姜能够让人发汗,使得全身循环畅通,这对防治空调病有一定好处。另外,多喝茶也是夏季养生的好选择,如金银花、大麦、菊花以及绿茶等泡水饮用,均可起到清热降火的作用。


药粥的温和效果对于老年人、儿童、以及平日里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合的。夏季三伏天人们常常贪图凉快,深居空调房,狂吃生冷食品,这些不良的习惯都不利于人体保健。过度喝冷饮吃一些冷的食物会导致肠胃的压力形成肠胃湿气的加剧,深居空调房猛吹冷气或者洗冷水澡会导致湿热的排除受阻,从而引发风湿类疾病!


三伏天对于沿海城市的朋友们来说雨水湿度更大、并且昼夜温差的存在会让人们更加感到闷热潮湿,容易造成阴邪入体、产生重浊粘滞,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症状,所以在夏季更需要注重驱寒祛湿,夏季驱寒祛湿不仅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更有着冬病夏治的作用非常适合患有风湿类疾病的朋友尝试!


夏季三伏天祛湿解暑的食谱


夏季三伏天是最难过的,头伏,中伏,末伏三个不同的阶段。大家都准备好了应该如何应对了吗,有很多降暑降温的方法,大家可以利用起来,养生食疗的方法也是其中的一种哦。你知道应该如何祛湿解暑的吗,下面的这些适合三伏天解暑的食谱可以试试。

百合消暑汤

百合50克,鲜冬瓜100克,切薄片,蛋清一个。先将百合、冬瓜倒入沸水中,滚汤后将蛋清倒入,然后放入盐、味精等调味品即可食用。此汤有清凉、祛热和消暑之效。

苦瓜明目汤

鲜苦瓜250克,去瓤切块,瘦猪肉100克切片。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煮汤,煮熟后加适量盐调味食用。此汤有清热解暑、明目祛毒之效,适用于暑热烦渴、暑疖、热痱过多、眼结膜炎等症。苦瓜可以适合夏季食用,可以清热解毒除烦,还可以有明目的作用,对于滋阴去火有好处。

消暑凉血汤

大青叶、白茅根、鱼腥草、金银花、淡竹叶各20克,白糖适量。将上述原料洗净放入砂锅,清水适量,煮沸(沸后小火)20分钟后离火,去渣,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待汤凉后置入冰箱,适时取用。每日2~3次,能清热解毒、利尿、凉血止血,可治暑天咳嗽。这样的饮品可以有凉血的作用,对于清热解毒去火有好处,可以有降暑的效果。

和中化湿汤

材料:木棉花30克,鸡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陈皮或砂仁12克。

做法

1、木棉花、鸡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陈皮或砂仁洗净一同放入砂煲中。

2、加净水适量,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祛除湿热,养脾健胃

夏季三伏天吃什么比较好呢,上面的这些解暑祛湿的食谱就是不错的选择了,可以有保健养生的作用,还可以有去湿气的效果,适合三伏天食用,可以有解毒降火的效果,让你在这个三伏天再也不会感觉到不适,赶紧试试这些食谱吧、


三伏天防暑要注意什么


导读:三伏天防暑要注意什么?六月将过,我们离三伏天还远吗?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那么三伏天防暑要注意什么?下面小编来为您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三伏天防暑要注意什么?

1、防暑药不可少

三伏天里的衣食住行都需注意,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可服用药品缓解病情。平时可多喝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进行解暑。

2、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停下休息

剧烈运动之后不要立刻停下休息。因为夏天是人体体温最高的时候,而此时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即停下来休息,会导致血压降低,有可能还会引发心慌气短、头晕眼花、面色苍白或休克昏倒等症状。要预防此事件的发生,就应在运动后做些小运动量的动作,使呼吸和心跳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后才可停下来休息。

3、躲避烈日

建议选择早晚进行户外活动,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在烈日下行走,尤其老年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出行;且每次要控制时间不可过长,要及时补充水分。在户外多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活动,即使在室内也要保证适宜的温度,不可太热或太凉。

4、切勿一味贪凉

三伏天里最舒适的时刻恐怕就是对着冷气狂吹了。不管是蜗居族还是办公室族,都恨不得一呆一整天。但也要注意别过犹不及了。空调房里容易干燥,要适当补水。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否则进进出出反而容易得空调病。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夜间睡觉时应把温度适量调高,并搭上空调被,以防着凉。空调更不能直接对着头部和脸部吹。

5、出门注意防晒

如必须在烈日下活动,记得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接受辐射热,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穿着宽松衣服、准备充足的饮料。即便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防护措施。

6、冷饮要适度

酷热高温的三伏天,人们喜冷饮,往往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西红柿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的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

7、注意多喝水

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通常最佳饮水时间是晨起后、上午10时、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分别饮1~2杯白开水或含盐饮料(按水2~5升加盐10克的比例配置)。最佳饮水温度为35℃~38℃,大量出汗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水、盐比例就会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8、要保持充足睡眠

夏天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9、切勿动怒

心境也很重要,所谓心静自然凉,虽作用可能并没有那么神奇,但保持平和的心态,少动怒,加上适当的运动的确可以帮助你安全度过三伏天。

三伏天防暑要注意什么?小编已经介绍完了,希望对您有帮助喔!

“三伏天”是什么 “三伏天”怎么计算


养生导读: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那么你知道三伏天具体是什么时候吗?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计算方法: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

比如,2006年的夏至,是西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2007年,7月15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25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14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1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MOD 10(GR庚日、D偶数年1单数年6、Y年、[ ]内取整、MOD取余)

初伏GR加10(2084年例外不加)、中伏GR+20、末伏GR大于7时减1小于8时加9(2096年例外减1),比如2006年GR = (1 - [6/4])MOD 10 = 0 (10),初伏7月20日、中伏30日、末伏8月9日。

贴心提示:知道了三伏天的计算方法,那么在三伏天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调整好心情,积极应对酷暑天气。

“三伏天”注意防暑降温


养生导读: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以在三伏天期间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调整好心情,积极应对酷暑天气。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天气炎热就容易引发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那该如何在三伏天防暑降温呢?下面为大家收集了一些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三伏天防暑小常识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十一、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三伏天火力十足,在防暑降温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哦。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