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养生的意义

2019-10-12 │ 女性养生的意义 老人养生的意义

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如何分辩关于四季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导读:旧时七夕有种生求子的习俗,那么你知道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吗?这是生育信仰之一种,在七夕前几天就开始准备。下面小编为您介绍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

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时的习俗,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武汉周边,也有一种乞芽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开始将稻谷或麦子浸泡,这个过程与农户在自家生绿豆芽一样,不过,家长会尽量让孩子动手,以寄托对孩子的一份期许;到了七夕这天,将它们生出的嫩芽剪下来,做汤,称为巧芽汤;或者清炒,味道是淡淡草腥气中又泛出一股子麦芽糖的甜;也有用石钵捣成汁直接喝掉,这样的绿汁,因为它的甜度既不浓又很适口,特别受到孩子的欢迎。

还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另外,七夕种生求子,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说到七夕求子,就要提到宋元时期的摩喝乐了。摩喝乐是一种陶土塑制的化生孩儿的偶像。化生就是变化孳生。从本意上说,摩喝乐是一种生育的崇拜物,一种求子的象征。每到七夕,已婚的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这正是人间表达祈求天助、实现求子愿望的最相宜的时刻。摩喝乐便成了人们七夕风俗的主角。

开始也就是唐代,人们把化生孩儿刻画在泥饼上供奉,或者制成蜡孩儿,放在水面漂浮为戏,希望天降吉祥,妇女怀孕得子。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愈加兴盛起来。人们开始用陶土精工细制立体的摩喝乐了。七夕这天,富裕人家都在中庭摆上雕制的楼阁,饰金装彩,把摩喝乐放置其间,表示崇敬;普通百姓也纷纷到街市购买摩喝乐,放在家中虔诚供奉。

七夕种生求子的意义已经为您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七夕节试试这个有趣的习俗。

扩展阅读

七夕的来历和习俗


七夕的来历和习俗

1、七夕的来历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

2、七夕的习俗之看天河

说起七夕的传统习俗,“看天河”就不得不提。仲夏时节,晴朗的夜空有一道光芒闪烁的星带,俗称“天河”。“天河”两边,分别是“织女星”和“金牛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喜鹊都飞上天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因此,乞巧节前后,细雨淋淋,看不到喜鹊的踪影。人们认为喜鹊聚集“天河”,为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3、七夕的习俗之配药

七夕佳节有配药的习俗,人们常用松柏等入药配方,甚至还主张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并称它们为长生不老的仙药。中医认为,久食松子健身心,滋润皮肤,延年益寿;《玉楸药解》谓其“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开关逐痹,泽肤荣毛”,《海药本草》说它“久服轻身,延年不老”;清宫还将松子列为御膳食品。柏子香气浓郁,能养心安神、止汗润肠;《本草备要》载,“凡补脾药多燥,柏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荷叶能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七夕吃什么好

1、巧果

七夕最有历史的一种食物就是巧果,巧果名字的来源也是源于乞巧。其实我们现在吃巧果就很少了,主要是大多数人都不太会做了,巧果是一种面粉加上一些糖等的配料做成的一种甜饼。有点像我们看到固状电视剧里面经常吃到的点心,但是巧果有很多种形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做成不同的样子。

2、花瓜

古时候,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女子们都会把各种瓜果表面雕成花摆上桌来吃,也是一种庆祝乞巧的方式,这种雕成花的瓜果我们就叫做花瓜。其实我们现在吃的果盘一般都是雕成花的,但是也要有一定的雕花技术才可以做出来。

3、五子

古时候,七月初七过七夕的时候,女子们都会拜织女,既然是拜祭,自然会摆上一些干果点心之类的,其中有几样是一定会摆上的,有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这五种干果就被我们叫做“五子”。所以七夕这天,我们也可以吃“五子”。

七夕怎么过才浪漫

七夕情人节参加七夕情侣活动

大部分一些地方广场在七夕都会举办情侣活动,不知道干嘛的情侣可以报名参加,活动很多,都是见证爱情的,希望情侣们可以玩得开心并接受大家的祝福。

七夕情人节去游乐园欢乐

对于爱玩的情侣,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小女孩,带着她一同前往游乐园吧,看她玩耍时的欢乐幸福,这情人节也是过得很开心的,游乐园里玩的设施多,可以花上一整天时间,不怕无聊闲着了,这其中必玩的摩天轮,听说情侣同坐摩天轮到最顶端,一路牵手下来,会一辈子在一起不分离。还有就是鬼屋了,可以大大满足你那大男人的保护欲了吧。

七夕情人节应该有老式的玫瑰烛光晚餐看电影

对于不爱折腾的情侣,就选择经典老式的情人节过法吧,经典的玫瑰花束(看看她喜欢什么颜色就买什么颜色玫瑰花,但绝对不能是黄色)再来浪漫的烛光晚餐(可以自己亲手煮)最后去看一场情侣电影吧。

细数胶东七夕的习俗


导读:说到胶东七夕的习俗,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其实胶东七夕的习俗与很多地方不一样:拜七姐神、烙面果子、吃火烧、洗巧头这些习俗你听说过吗?

胶东七夕的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那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也是家喻户晓,情感万家。胶东七夕的习俗多,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1、拜七姐神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段。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2、烙面果子

胶东栖霞七月七有这样的风俗,按农时来说,有句农颜是六月六看谷秀,七月七看谷米。意思是到了农历的六月六田里的谷物开始秀穗,待到七月七颗粒已基本饱满,丰收在望。为了迎接丰收,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有烙面果子的习俗。

做法是用油、牛奶、鸡蛋、糖把面粉和好,再用模子(磕子)印成各种样式的面果子,然后在锅中烤烙,名为磕饼。面果子形状大小不一,有圆的,有花、叶、桃等植物类的,有鱼、鸡、猫等动物类。面果子做好后用长线将其串在一起成长串,中间夹上早熟的苹果桃李等瓜果,尾部系上多色花布,挂在新高梁杆上供孩子们玩耍零食,或挂在墙壁为装饰品,或馈赠邻居孩子以示爱戴。

3、吃火烧

另外,栖霞西南部和招远东南部及莱阳西北部三县市交界处一般在7月6日做吃火烧(大和小的在锅里烤钹的面果子)。

为何要在7月6日?唐五代时,北方民间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宋太宗曾颁布令恢复古制,但至今仍有在七月六日过节的。胶东的招远、掖县、长岛等部分地区,多以七月六日为七夕,有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之谚。

4、乞求活动

另外,神话传说天上的织女向往人间,私自下嫁牛朗。王母娘娘用她的发簪划出一条天河将其二人分隔两边。每年的七月七由喜鹊搭桥相会。据说这一日有情人夜晚在葡萄架下约会能白头谐老,夜深还能听到牛郎织的私语。这一日及前几天如逢阴雨连绵,称其姐姐哭,即盼望相会的日子。从前民间小女有 生巧牙集体吃乞巧饭,举行请姐姐等乞求活动,以求心灵手巧。

入夜小女们各自拿着长串的预示丰收的小面果子,挂在井台边,围成一圈,圈中桌子上摆放上用各种豆子生成的嫩牙,俗称巧牙,请七仙女品尝并乞求传授手巧心灵。

5、洗巧头

栖霞民间庆七夕的民俗很多,如洗巧头,就是七月初七的早晨,女人不论是青年、中年或老年都要洗头。据说,这天洗了巧头,一年四季头脑清醒,遇事不迷糊。

另外还有七夕之夜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脉脉言情的习俗。

胶东的七夕习俗很有趣,想要知道更多七夕的习俗,请继续关注。

七夕为什么要储水


导读:七夕有储水的习俗,你听说过吗?广西、广东一带七夕这天要储水,七夕为什么要储水呢?人们认为这天的水能够消灾除病,强身健体!到底七夕为什么要储水,下面小编为您具体介绍。

七夕储水的习俗

广西:双七水

七夕节储水,是广西、广东特殊的一种风俗习惯,人们认为用双七水洗浴,能够消灾除病,强身健体。所谓双七水,也就是说,七夕这天鸡鸣之时,人们就争先恐后的去河边溪边取水,即为双七水,取回来后要用新瓮盛起来,待傍晚时分,用来给全家老小进行沐浴。

关于双七水的一种说法是,相传七夕的前一天晚上(即农历七月初六)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次的相会时间,可是相会时间就只有一个晚上,于是在黎明破晓之前他们必须分开。在分开的时候,织女会伤心地哭泣,她的眼泪落到人间,化成了雨,即为双七水。

七夕储水还有一种说法是,民间传说七夕节这天,七仙女们会来到在河里洗澡,仙女洗过的水是不会变质的。广西等地居民都会在这一天,灌储七夕水和冬瓜水的习俗,拿回来沐浴,泡茶,煮饭,甚至用来治疗温热病、中暑、发烧等疾病,在当年缺医断药的年代,这或许就成了老百姓的传统良药。

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据说双七水洗浴能散发出诱人的体香,对异性有奇异的吸引力,会增加爱情运。同时,用双七水沐浴,可消除晦气。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广东:七夕水

传说七仙女会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下凡,惠城妇女在这一天凌晨4时即起来梳洗整妆,到大江去挑水,用陶罐贮起,摆放在神台或床下等阴凉处。水质经年不变,清凉甘甜,叫做七夕水。

到七夕那天,村民们便把米放入七夕水中浸泡,用以煲饭、煮粥,有助养生。余下的部分还会存起来,留待小孩出现小病痛时,加上千日娇等其他草药一起煮成药茶,给小孩服下,有去火、消肿、除热痱的效用。

旧时城中人家多缺医少药,若有人头痛发烧多取饮此水,据说可退烧。生疮疖或生猪头腮(即腮腺炎),用省手根(即皂树根)磨七夕水搽患处,亦颇有效,是惠城民间常用的方法。

在惠州,有七夕泡一盆七色花水让女人更美的说法。七色花也就是七种花,必须是没有毒性的花,例如米兰花、玉兰花、香花草、茉莉花、玫瑰花、康乃馨、大红花等。相传在七夕午夜时,仙女与董永相会,如果看见有人把七色花泡的水盆放在露天的地方,就会施下仙水,让有情人终成眷属。在这个时候泡的花水,女人用来洗脸会更美。

七夕储水的习俗由来已久

雍正《广东通志》载,家汲井华水贮之,以备酒浆,曰圣水,光绪《惠州府志风俗》亦记曰:七夕,男女晨起担水贮之,谓七夕水,饮之可以治疾明目。

人们在七夕这天早晨都要取回水后用新瓮盛起来储存,用于治疗疮疖,除去湿毒,医治多种热证。中医认为,井内之水,多喝能消热解毒,利于小便赤热、艰涩不畅、烧酒醉死等。

《本草纲目》说,井水新汲,疗病利人,平旦第一汲,为井华水,其功极广,又与诸不同,主治酒后热痢,洗目中肤翳。《濒湖集简方》记载一解烧酒醉死方:急以新汲井华水,细细灌之,至苏乃已。

七夕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说它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用它给小孩煎药杀虫效果好。中医认为,露水可以入药,可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七夕为什么要吃鸡


导读:七夕为什么要吃鸡?七夕到来,饮食习俗多,除了大家都知道的巧果外,有些地方要吃鸡。那么七夕为什么要吃鸡呢?你知道由来吗?

七夕为什么要吃鸡?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乞巧节。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在民间,七夕有吃鸡的习俗,那么你知道七夕为什么要吃鸡吗?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了。古时人们因为同情牛郎织女,有流行在七夕宰鸡的风俗,以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因此,七夕节,吃鸡成为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风俗。

在七夕,在城阳当地还有扣公鸡的习俗。以前一到七夕节,城阳这边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大公鸡从鸡窝里掏出来,用筐子扣在屋子里,传说是王母娘娘规定,天亮鸡一叫,牛郎织女就得马上分开,所以大家就认为,公鸡换了生地方害怕,自然就不叫了,这样牛郎织女在一块的时间能长点。

七夕传统习俗

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七夕夜晚,年轻的妇女、姑娘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

在浙江一带,很多人家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在福建地区,许多人在七夕节时都要准备节日食品,让织女欣赏、品尝,祈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大伙儿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人们有的乞巧,有的乞子、乞寿、祈求爱情,等等。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


大豆: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福州有七夕吃蚕豆的习俗,谓之咬鬼头。七夕节,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那么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呢?小编为您介绍。

七夕为什么要吃蚕豆?

很多人不知道,七夕节还与蚕豆结缘。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分食蚕豆,谓之咬鬼头,取驱邪的意思。

分豆结缘是福州七夕节特有的风俗。此俗缘出郊区,后传入城中。节日里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并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蚕豆谈天说地,以作结缘纪念。七夕成为促进家人和睦、朋友缘深、邻里友好相处的结缘节。平日,小孩、邻里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蚕豆一分,积怨便烟消云散了。

在福州方言里,蚕与缠谐音,分蚕豆就是结缘,是人们彼此表示友好的一种仪式。吃蚕豆就是希望把好事紧紧缠住,把友谊、爱情、亲情、邻里情紧紧地缠在一起。分豆结缘习俗在福州已流传了近千年。

七夕吃蚕豆营养丰富。夏天正当嫩蚕豆上市之时,嫩蚕豆可以益气健脾,利湿消肿,营养丰富,每100克蚕豆含9克蛋白质、19克碳水化合物,还富含膳食纤维、钙、磷、钾、维生素B、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

蚕豆能够有效补充被汗水带走的矿物质,维持人体内的矿物质平衡。除了钾外,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

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果你是正在应付考试或是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老人、考试期间的学生、脑力工作者、便秘者可以多食用。

蚕豆鲜嫩度不同,吃法也各异。嫩蚕豆可以煮熟,或用少许油煸炒,鲜嫩可口。老蚕豆可以做成豆瓣酥,或和鸡蛋等一起煮汤,入口润滑、细腻。在南方地区,还有用蚕豆和大米煮饭、熬粥的传统,这样能增加饭里的蛋白质含量,减少营养损失。

蚕豆病患者一定不能吃蚕豆

蚕豆含有致过敏物质,过敏体质的人吃了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过敏、急性溶血等中毒症状。一般的会在几天内恢复正常,但也约有十分之一的病例会在急性期死亡,这就是俗称的蚕豆病。

蚕豆病是因为体内缺乏某种酶类所致,是一种遗传缺陷,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一旦发生这种病时,应赶快就医,以防意外。父母或祖父母有过这种病的人,不宜进食蚕豆及其制品,不宜沾染蚕豆花粉。

蚕豆不可生吃,应将生蚕豆多次浸泡后再进行烹制;不可多吃,以防胀肚伤脾胃。蚕豆与田螺同食容易引发结肠癌。

在烹饪中需要注意的是,蚕豆和其他大部分豆类一样都含有一定生物碱,在烹饪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蚕豆完全熟透才能吃,否则可能造成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严重的食物中毒。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