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如何养生

2019-11-02 │ 小暑过后如何养生 小暑养生

小暑过后热浪来袭 必过“六道关”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日常生活中关于四季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小暑过后热浪来袭 必过“六道关””,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炎热季节,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民间亦有小暑接大暑,热到无处躲之说。

第一关:养阳关

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精选阅读

小暑养生 小暑要养好这“六关”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是一个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则为小热,也就是还不太热的时候,但是也意味着即将开始的炎热,那么,除此之外,小暑也是生命力为旺盛的季节,田间的荷花、满眼的绿荫。此时,也是养生的佳节气,那么,小暑该如何养生呢?小暑养生一定要过好这八关,下面一起看看吧!

小暑养生

第一关:养阳关

在暑天,易伤气。天气炎热,出汗过多,水分不能及时的补充,这时往往会导致体力不足,元气不充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人体的免疫机能就会开始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就会随之而来,尤其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会导致心脏功能混乱。

对策: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季天气多雨,容易有湿气产生,很多人在这时常会感觉头痛、疲倦、凶猛、食欲不振等等,而此时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更要严防咳嗽以及器官疾病的发作,而体质湿热的人,常会感到手脚心发热,容易便秘。

对策: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保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第五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专家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


养身之道网导读:7月7号是2016年的小暑,现在小暑已过,那么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入伏后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下面小编告诉你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6年第一个庚日是7月17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7日,第三个庚日是8月16日,所以2016年从7月17日开始入伏,中伏为7月27日到8月15日,末伏8月16日到8月26日。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后如何养生?

1、防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平时注意多喝水,家庭中可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解暑、调理肠胃的中成药,以防万一。中暑后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虚脱、昏迷,可掐人中帮其恢复知觉,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把病人送至医院。

2、补钾

一到天热,出汗多,这个时候要补钾,可以多吃点香蕉。也需要及时正确地补水,平时最好手边常备一瓶水,随时补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

3、注意饮食安全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成了细菌和霉菌的乐园。在微生物繁殖较快的夏季,还需格外当心吃坏肚子,即食物中毒。

4、多吃苦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大量人体需要的物质,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适当吃点,还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

5、少吃寒凉食物

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如果为了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6、选择合适的运动

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比较大,走路、太极、瑜伽等比较缓慢的运动最适合夏天进行,对缓解失眠、平复情绪有一定的帮助。没有病的人还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

7、洗温水澡

天气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因此,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8、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燥热的夏天,特别爱发火。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很危险,可能引起疾病突发。所以夏日养生很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少怒。

2016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您都了解了吧!

夏天养心吃什么 特推六道养心菜


导读:炎热2020夏季,心脏最需要呵护,那么夏天养心吃什么呢?心通于夏气,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几道2020夏季养心食谱,帮你养心护心!具体夏天养心吃什么?你不妨来看看吧!

夏天养心吃什么?

2020夏季与心气相通,2020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学说。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2020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2020夏季比较旺盛,因此为更好地从2020夏季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夏天养心吃什么?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道适合2020夏季养心的菜谱。

1、莲子百合猪心汤

材料:莲子肉、百合各20克、桂圆肉10克、猪心1个、猪碎骨50克、生姜3片。

做法:猪心切开洗净淤血,药材稍浸泡,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即6碗水),煲1.5个小时,下盐即可,1人1日分2次饮用。

功效:养心安神。

2、荷叶凤脯

材料: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段、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段、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的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蒸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做好的荷叶凤脯置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清芬养心,升运脾气,尤为适宜2020夏季食补。

3、荷叶茯苓粥

材料: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4、圆肉党参炖猪心

材料:圆肉、党参30克,红枣5个,猪心一个,猪碎骨150克,生姜2片。

做法:圆肉、党参稍浸泡、洗净;红枣去核,稍浸泡;猪心剖开,冲净污,将圆肉放入内,用牙签穿好封住,亦可与党参、红枣、生姜、猪碎骨一起放入炖盅,加开水750-1000毫升(约3-4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放下盐,此为2-3人量。

功效:圆肉最大的功效是养心宁神。党参为性平的补益药,它性平性甘,具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心悸气短、体倦消渴等。中医认为猪心性平味甘,入心经,功能养心安神定惊。加入红枣合而为汤,则倍增养心安神、补血益气之功。

5、桑葚枸杞猪肝粥

食材:桑葚15克,粳米、猪肝各100克,枸杞10克,精盐适量。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桑葚洗净,去杂质;枸杞洗净,用温水泡软,去杂质;用冷水浸泡猪肝约15分钟,倒掉血水后将其切成薄片;把粳米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撇去上层浮沫,再加入桑葚、枸杞和猪肝片,改用小火慢慢熬煮;待粳米熟烂之后,加入精盐拌匀即可。

功效:桑葚不但可以养心安神,还有助于降血糖,它对溶血性反应有增强作用,可防止人体动脉硬化,骨骼关节硬化。桑葚猪肝粥,养心安神能明目。

6、二参陈皮养心汤

材料:西洋参、太子参、陈皮各8克,猪心一个,猪瘦肉或猪碎骨50克,生姜2片。

做法:将药材稍浸泡,洗净;猪心剖开,洗净,将药材纳入,再用牙签扎好;猪瘦肉或猪碎骨洗净。将所有汤料放入炖盅,加冷开水500毫升(约2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进饮时方下盐。

功效:西洋参具益肺阴、祛虚火、养胃生津之功。太子参有补气生津之功效。陈皮有理气、健脾、躁湿、化痰的功效。猪心则以形补形,合而为汤,益心润躁、解烦除郁、益气滋养,尤适合中老年人2020夏季养心之用。

夏天养心吃什么?以上几道养心菜的做法你也清楚了,有时间不妨下厨为自己的心脏加油吧!

懒女人的美容养颜餐 六道美容大餐让你吃出美貌


女人要爱自己,懂得如何保养。平时睡眠不足,失眠等都会使皮肤暗黄没有血色,所以女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怕麻烦,除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在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美味的美容食物,没必要去花大把的银子在化妆品上,自然的食疗补法才是最佳选择,经济实惠又有效。下面小编跟大家几道美味的美容食谱,姐妹们赶紧学起来!

燕窝炖冰糖

材料:血色燕窝15克、枸杞子6克、薏米1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燕窝挑拣去杂质,用清水稍加浸泡再挑洗干净,备用。枸杞子、薏米用清水冼净。然后将上述三物同放进炖盅内,加适量清水及冰糖(甜度随人所好),盖好盅盖,隔水用中火炖两小时,待温饮用。

雪蛤膏玉竹煲水鸭

材料:雪蛤膏10克、玉竹12克、薏米12克、水鸭肉100克、生姜1片、食盐少许。

制作:先将雪蛤膏去除杂质,用清水浸泡发透,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备用。玉竹、薏米用清水洗净。水鸭剖杀,去除内脏用清水洗净血污,砍成大块。以上各物准备就绪后,一同放入瓦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再用中火煲一个半小时。待温,加食盐调味饮食。

百合莲子煲鹌鹑汤

材料:百合30克、莲子30克、鹌鹑肉100克、生姜1片、味料适量。

制作:先将鹌鹑剖杀,去除内脏,并用清水洗净血污,备用。百合、莲子用清水稍浸片刻,洗净备用。上述汤料准备妥当后,一同放进瓦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煲一小时。待温,调味饮食。

无花果煲生地汤

材料:无花果3个、生地50克、鲜土茯苓150克、鲜猪瘦肉100克、味料适量。

制作:用清水洗净茯苓沙泥,刮去褐色表皮,用刀切成片状备用。无花果、生地用清水洗净;鲜瘦肉用清水洗净血污,切块备用。以上材料准备就绪后,一同放进瓦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中火煲汤,煲一个半小时,待温后,调味饮食。

木瓜炖燕窝

材料:鲜熟木瓜1/4-1/2个(视大小而定),燕窝盏30-50克,冰糖50克。

制作:先将木瓜洗净外皮,用刀剖开,去除内核,用汤匙挖出木瓜肉,备用。将燕窝浸泡于清水中,约30分钟后倒掉浸过的水,再次加入清水浸泡干净燕窝一个半小时,然后取出燕窝,和木瓜肉一同放进炖盅内。同时用第二次浸燕窝的清水煮溶冰糖,趁热倒进已盛有燕窝、木瓜肉的炖盅内,加盖,隔水炖两小时,待温后饮用。

鲫鱼蛤蜊汤

材料:蛤蜊干60克、白鲫鱼一条、黄豆50克、花生仁50克、生姜3片,味料及植物油适量。

制作:先将活白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血污,用干净布抹干鱼身,于锅内加热植物油,将鲫鱼煎至两面呈黄色,下少许食盐,鱼香溢出后起锅备用。蛤蜊干用温水浸泡至软,洗净备用。黄豆、花生仁去除霉粒,用清水洗净。材料准备妥当后,一同放瓦锅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煮两小时,待温后调味饮用。

世上没有丑女人,只要懒女人,所以姐妹们不要再懒了,赶紧行动起来,做个漂亮女人!

秋分过后“凉燥”来袭 半量进补以免伤阴


今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了。中医提醒,秋分过后,秋燥从“温”转“凉”,手脚发凉、畏冷等人群可以逐渐服用温补之品。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康复一部传统治疗部主任、副主任医师王舰说,秋季在中医“六淫”中,燥邪明显,大家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干痒、皮肤起屑、瘙痒等秋燥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秋分过后,早晚温差变化大,此时的秋燥已从“温燥”转为“凉燥”。

从保健养生角度,王主任提醒,饮食上要少饮酒,避免辛辣、煎炸食物,多吃养阴润燥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冰糖羹、淡菜汤、猪皮汤等。此时运动量不宜太大,以微出汗为宜,避免耗伤津液。

手脚发凉、畏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等脾肾虚寒的人群,可逐渐开始服用一些温补之品,如右归丸。如果有上述症状的人在服用右归丸等温热之品后,出现咽喉肿痛、口干等上火症状,可以用炙甘草10克、砂仁5克煎汤送服。

“这个时节还可以适当吃一些麻雀、洋茄、鸽子、红虫寻和菜虫寻等温补食物。”王舰说,有高脂血症、脂肪肝的人,虫寻要少吃。王主任还特别提醒,秋分寒邪不甚,所以服用右归丸以及温补食物可以按照半量服用,避免伤阴。

王主任说,中医里面与秋天以及肺脏相匹配的情绪为悲,人们在秋天容易出现悲伤等不良情绪,但可以练习“六字诀”中的“呬”(sì)来调节情绪。吸气时,想象吸入大自然的清气,呼气时念“呬”的音,早晚各20-30次。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