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养生有哪些原则

2021-10-27 │ 饮食养生有哪些原则 养生原则方法有哪些

初秋有哪些养生原则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养生不再是停留在纸面,也更是我们生活中必须去实践的。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秋有哪些养生原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随着立秋的来临,也标志着夏季进入到尾声,秋季缓缓到来了。那么,进入到初秋,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养生呢?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初秋养生的原则。

1、初秋不要忽略防晒

防晒并不是只有夏天才需要做的事,其实秋天也需要防晒,并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夏季天空中漂浮着大量的云层,对紫外线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而秋季空气变得格外澄澈,紫外线的透射度也大大增加。同时,秋季人体的皮肤新陈代谢相对比较缓慢,所以如果受到日晒,会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恢复。

2、初秋少吃瓜多吃果

夏季人们喜欢吃各种瓜来消暑解渴,而到了初秋,就要少吃或者不吃了。这是因为这些瓜大多是寒凉食物,而秋季人的脾胃消化不如夏季,容易出现各种肠胃疾病,所以不宜吃瓜。

虽然不能吃瓜,但是秋果却是可以吃的。秋季吃果可以有效起到润燥生津、清热化痰的作用,对于干燥的秋季来说,无疑是去燥的最佳选择之一。

3、初秋勤梳头

人的头部分布着大量的经络,所以经常梳头,有利于疏通经络,起到治病保健的效果。

4、初秋重在补水

秋季天气比较干燥,空气中的水汽大量减少,所以应该注意补水。而补水并不是给身体涂抹很多补水护肤品,而应该是从内而外进行补水,也就是要多吃具有生津润燥、润肺等功效的食物,例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梨、胡萝卜、油菜、禽蛋等。这样才不会让我们的皮肤显得过于干燥。

5、初秋“冻一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在中医上认为,体温下降有利于人体阳气的储藏,所以初秋暑气还未完全褪去,即使气温略微有所下降,也不要立刻穿上很厚的衣服,要逐渐增加衣物。

一般认为秋装要宽紧适度、长短大小适宜,穿在身上感到舒适,不宜露臂、露胸、露腿即可。秋季冻一冻是培养人耐寒力的好方法,同时也是抵御多种疾病的一种抗力,这样冬季才不至于受凉等。

介绍了这么多,大家对于初秋如何调节饮食起居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虽然立秋之后气温上没有很明显的变化,但是大家切不可贪凉,一定要少吃那些寒凉的食物,注意增减衣物以防患上感冒。

延伸阅读

初秋时节如何养生


在一片湿漉漉的暑热中,不知不觉间就迎来了处暑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虽说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提醒人们,是时候开始秋季养生了。

秋季,气温开始降低,雨量减少,空气湿度相对降低,气候偏于干燥,这个时节干燥的气候很容易伤损肺阴,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因此,秋季养生关键就是要防燥。

“多事之秋”先调睡眠

秋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常出现“秋季无寒暑,一雨便成冬”的气候。此时,若稍有不慎,就很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如果不注意养生保健,就会患多种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平时要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历代医家和养生家对睡眠养生的重视就很少有人通晓,其实,科学的摄生保健更需要全面地掌握睡眠规律及方法。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现代医学研究将睡眠分为4期:1、入睡期,2、浅睡期,3、中等深度睡眠期,4、深度睡眠期。当你进入1期和2期时是在朦胧状态,易被唤醒,3期与4期则处于熟睡状态,一般地说熟睡时不易被叫醒。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能正常地进入睡眠4期,你的大脑将能得到很好的休息,保证第二天的最佳精神状态,也是秋季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秋风秋雨不要秋愁

随着天气渐渐转凉、日照减少、树木开始叶黄枯落,常会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悲伤之感,也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这是因为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这种激素能诱人入睡,使人意志消沉,抑郁不乐。充足的阳光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但入秋之后,光照时间减少,特别是碰到阴雨连绵时,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体细胞就会“怠工而偷懒”,人的情绪也就低沉消极,精神萎靡不振。

怎样防止秋愁呢?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在晴朗的日子里,应多做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其次,要适当多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肉、羊肉和豆类等,这些食物能使人的大脑产生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以消除抑郁情绪。因此,秋季养生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此时,外出旅游或登高望远,可使人心旷神怡,是调节不良情绪的良剂。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立秋过后适宜爬山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阳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陶医生指出,爬山是立秋之后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它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立秋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爬山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爬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防暑降温要继续

“秋老虎”一来,白天会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所以,立秋之初,天气仍很闷热,人们首先还是要防暑降温。

清热解暑类食品别一下子全撤除。此类饮食既能消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平时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百合粥和薄荷粥很有益处。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

同时,随着天气的转凉,寒凉饮食要减少,如西瓜、黄瓜要少吃。经过一个夏天后,人们的身体消耗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吃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

调整饮食防止秋燥

现代医学认为,秋燥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体质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中医认为,人体经夏日发泄之后,体质和适应能力均较差,此时可以通过调节饮食来补充人体之不足,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秋季应多吃水果和蔬菜。“早饭一碗粥,晚饭一碗汤”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鱼大肉等容易生火的食物尽量少吃,应以清淡为主,故秋季食物宜平补、清补,不宜大补。

秋季进补的原则你懂吗 初秋养生清补为上


秋冬交际人们很容易受冷,特别是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人群,都会有手脚冰凉的情况出现。所以说秋季是养生调理的重要季节,只有我们在这个时间段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因为气温骤降,给自己身体带来一些疾病。秋季进补,是需要分为三个阶段的。做好这三个阶段你的身体就会大不一样,而且会更加的健康哦。不妨来了解一些秋季养生进补的原则吧。

初秋养生 清补为上

初秋是夏季刚过的第一个月,暑热的威力尚未散去。此时,阳气浮越,汗出津津,气耗阴损,而秋季的干风有时送来一丝凉意,称为“温燥”,人们表现出皮肤干燥,咽干口燥,干咳少痰,心烦少眠等症状。此时,大补、温补会助燥伤阴,加重病情,只能清补。

此时应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的食物或药物,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并调理脾胃功能,为仲、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如润肺生津的木耳、补而不滞的山药、润肠养发的芝麻、清心润肺的百合、养心安神的莲子、清热生津的莲藕、滋阴降火的甲鱼、健脾养胃的板栗、补肾固精的核桃、健脾利湿的薏苡仁等,药物则选择养阴生津的西洋参、滋肾养肝的枸杞子、养阴清热的沙参等。

仲秋养生 和中为要

仲秋是暑热散尽,冬寒未至,不冷不热,气候宜人的好季节。这时万树结果,万叶归根,谓之“春华秋实”,可谓是养生的旺月。因气候宜人,五谷丰登,蔬果硕多,胃口大开,心情愉悦,怎能不贪食畅饮呢!此时的饮食原则是突出一个“和”字,以防“秋膘”和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以及脾胃损伤。

所谓“和”是指所食食品的性味不能大热大寒、大辛大咸,相互之间应协调和谐。另外,饮食应走中庸之道,如饮食时间、饥饱、寒热等要适当,饮食要定时,一日三餐不能忽早忽晚,饮食量不能忽多忽少。俗话说“饭后留一口,活到九十九”、“饭吃八成饱,病痛不找我”说的就是饮食不能过饱。

晚秋养生 益气散寒

晚秋是接近冬季的月份,这个季节给人的感觉就是寒风凌冽,而且空气特别的干燥。这个时候很容易伤到肺部,也很容易出现一些呼吸系统的疾病哦。在加强营养,增加食物热量的同时,要注意少食性味寒凉的食品,并忌生冷。为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除选用具有补肺益气功效的食物外,还可用1~3个核桃肉与1~3片生姜同嚼服食。对于需要在冬季进补的人来讲,此时也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作为底补,芡实是最好食选,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牛肉等食用。通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就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

上面介绍的这些就是关于秋季进补的原则,如果能够遵守这些阶段去循序渐进的话,那么才可以更好的达到你所理想的效果,而最重要的就是健康饮食选择问题,饮食方法正确了效果才会更好,这样对于疾病的预防才更加有效。

大寒养生原则有哪些


导读:大寒养生原则有哪些?大寒是冬季最后一个节气了,虽然春天快到了,但气温仍然很低,一不小心就容易生病。那么大寒应该怎么养生呢?大寒养生原则有哪些?下面来了解下。

大寒养生原则有哪些?

1.腿脚保暖是大寒养生的关键

在北方,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光,在南方,虽然最冷的小寒过去了,但大寒气温依然很低,稍不注意就可能生病。因此,预防寒冷侵袭至关重要,尤其是膝盖和双脚。

现在许多年轻人,为了追求美丽,大冬天也经常穿短裙在寒风中穿行,这样虽然美了,但膝盖非常容易受到寒气侵袭。专家表示,膝关节本身是腔隙关节,直接对着风吹,寒气很容易进去。因此,天气冷时不仅要穿厚实点,还应该戴上护膝进行额外的防护。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脚部保暖也很重要。专家建议,入睡前以热水泡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质量,对保健养生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深夜还在上网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觉之前用热水泡脚,缓解疲劳,预防寒冷的效果更明显。

2.进补多食粥

中医认为,最寒冷的季节是阴邪最盛之时,此时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粘硬生冷,要多摄取一些温热食物,以此抗寒、保养阳气。饮食上应首选温补类食物,比如鸡肉、羊肉、牛肉等,其次可选一些平补类的食物,比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银耳等。

冬季喝粥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不但能起到保健作用,还可祛病养生。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3.进补食物要逐渐减少

大寒进补的食物量应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由于寒冬腊月,人体的消化机能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因此人们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对耐寒有一定帮助,动物内脏瘦肉鸡蛋鱼等含有大量氨基酸,有利于人们的御寒冬季。

同时要确保维生素尤其维生素C的供给,较为适宜的食物有萝卜、土豆、菠菜等及各类水果。补钙也可避免心血管和肌肉受损。多吃一些坚果类食品,对于人们御寒有好处。

冬季气候干燥,人们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些水才有利健康。

4.大寒养生要锻炼运动要适宜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季运动锻炼对养生有重要意义。因此冬季可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跳绳、踢毽子、打太极拳等,既运动了肢体,也加强了气血循环,全身四肢才能温暖。

专家表示,在大寒节气里,气候一冷一热很容易感冒。冬天的早晨气温过低,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所以如果要运动的话,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以后。

由于户外气温比室内低,人的韧带弹性和关节柔韧性相对不够灵活,为避免造成运动损伤,在运动前先要做一些热身准备,比如:慢跑、搓脸、拍打全身肌肉等。或者也可以双手抱拳虎口相接,左右来回转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手指的灵活性,预防冻伤,还可预防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同时还要防心脑梗、肾衰、肺炎、低血压、冻伤、皮肤瘙痒、寒痹。

以上是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大寒养生原则,供参考。

暑气过后初秋话养生


暑气刚过,高温依旧还在。但是立秋之后的,还是要跟夏季有所区别的。初秋早晚温差较大,白天热,晚上凉。人体冷热收缩不均匀,水分蒸发也会较平时快些。本篇,我们就来说一说,暑气过后的初秋养生改如何进行。

1、养肺、补水要由里而外

秋季干燥,初秋就是燥气的开始。而这种燥气容易伤肺,对症之方法就是多吃温润养肺的食材。如白木耳、杏仁、白果、百合、芝麻等。滋阴养肺的水果,比如梨、杨桃、哈密瓜这些也要多吃。

2、初秋“冻一冻”

我们的民俗里,就有“春要捂秋要冻”之说。立秋开始,人体内的暑气开始下降,如果一味的保暖,身体就会感觉不适。为了顺应逐渐降低的气温,秋季开始可以稍微冻一冻。以此还能帮助血管适应瞬间变化的气候。当然,也不要冻的很彻底,天天短衣短裤。适当增减衣物,都是正常的生活状态。

3、朝盐晚蜜对付秋燥

很多人都认为多喝水可以缓解干燥,但是光喝白开水,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早上喝点淡盐水,晚上则喝点蜂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流失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便秘,可谓一举三得。

立秋之节气,这个时候虽然天气已经开始变得凉爽,但是仍旧还残留有夏天的暑气,所以这个时候更是应该注意养生,顺应时节的变化调整我们自己的身体状态,才是正确的初秋。

2020夏季养生原则有哪些


1、2020夏季养生原则一:健脾除湿

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佩兰等。

2、2020夏季养生原则二: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酸角、薄荷、金银花、连翘等来祛暑。

3、2020夏季养生原则三:补养肺肾

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4、2020夏季养生原则四: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2020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2020冬季哮喘和鼻炎。

5、2020夏季养生原则五:精神调养

2020夏季烈日酷暑,腠理张开,汗液外泄,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所谓“壮火食气”使然。2020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因此,在2020夏季,应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文娱活动、夏令营活动、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这样既使人心旷神怡,又可锻炼身体。

6、2020夏季养生原则六:起居调养

2020夏季阳热之气盛,人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由于2020夏季气温整天都特别高,晚上睡眠时间较短,要适当午睡,以保持充沛的精力。2020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肌体最易受风湿邪气侵袭。如果不注意调摄,在人体气血虚弱时再遇邪气侵袭,很容易引起手足麻木不遂、面瘫等病。

7、2020夏季养生原则七:运动调养

2020夏季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夏天气候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若长时间在阳光下锻炼可能引起中暑,所以,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到公园、河岸、湖边或庭院,选择合适的项目锻炼。

2020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1、口渴后不宜狂饮

夏日只要稍微活动一下就会造成大量出汗,出汗过后不宜直接大量饮用白水,而是适当在开水中加一点糖和盐,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拼命喝水反而会造成出汗更多。

2、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正是全身毛细孔全开的状况,这个时候不能马上吹风扇和洗澡容易着凉或者中暑,可以脱掉鞋子站在地板上,等身上的温度褪去后再洗澡。开风扇切忌将风扇调至最大然后直吹,应该调自然风速让后调摇头转向。

3、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以下。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身体适应不了太大的温差,一不小心就会很容易中暑,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4、夏天出门记得带防晒工具

2020夏季出门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

2020夏季养生吃什么

1、茄子

2020夏季对人体的损耗大,茄子中含有维生素E,有防止出血和抗衰老功能,常吃茄子能够延缓人体衰老。茄子是为数不多的紫色蔬菜之一,在它的紫皮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p,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替代的。

2、莴苣

莴苣含有大量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壁蠕动、通利消化道,可治疗便秘,是贫血患者的最佳食料。2020夏季吃莴苣,可清热解毒,利湿祛痰。

3、草莓

2020夏季是盛产草莓的季节。草莓中富含铁、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等,对2020夏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嗓子疼、长火疖子等症状,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从中医的角度看,草莓有去火、解暑、清热的作用,2020夏季人的肝火往往比较旺盛,吃点草莓可以起到抑制作用。

4、莲子

养心季节是夏,此时心脏最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易伤心血。莲子芯的味道虽然比较苦,但可以清心火,是养心安神的佳品。此外,莲子还可壮肠胃。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