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有哪些

2019-10-15 │ 夏季养生有哪些 女性养生有哪些

祛病养生易筋经有哪些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社会的发展让更多人注意到了养生这个话题,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我们该怎么进行科学的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祛病养生易筋经有哪些”,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我们都知道秋季是一个变化比较大的季节,很多朋友在秋天的时候容易出现感冒或者身体虚弱的症状,这主要是因为你们没有做好秋季养生知识。首先秋季的时候我们要多注意穿衣搭配,保暖为先,然后在调整自己的饮食问题,多吃一些补品。让阳气增长,少吃一些生姜以及大葱等刺激性的食物。

人体的生理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秋季饮食宜滋补。秋季引补是中医养生要旨之一,为冬令进补打好基础,避免冬季虚不受补的发生,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中药材,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秋季宜少辛增酸。秋天要少吃一些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免伤及肺气;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要选择苹果、石榴、葡萄、芒果、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食品,以防秋燥。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也应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进入保护阴气的时机,在饮食方面应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主。 入秋饮食宜甘润。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梨、葡萄、荸荠、糯米、甘蔗、豆浆、芝麻、莲藕、菠菜、猪肺、鳖肉、橄榄等,这些食物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

关于这篇文章介绍的秋季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相信你们应该都知道秋季中医养生对于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秋季中医养生的方法进行搭配。让自己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并且多注意保暖。

扩展阅读

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有哪些


   

   

   随着现实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人们也开始越来越注意日常养生,人的身体结构非常的复杂,身体表面有许多的经络和穴位,这些经络代表着不同的身体部位,经常按摩这些经络穴位便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尤其是中老年人可以经常按摩身体穴位,那么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认识中医就从了解人体穴位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点压劳宫可以骤升血压得到缓解。

劳宫穴——在掌心横纹中、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能起到清心和胃、消除面疮的作用

少府穴——在屈指握拳时、尾指指尖所点处,按摩它有清心泻火、活血润肤的作用。

神门穴、合谷穴——位于手腕和手掌关节处小指那一侧的腕横纹中,合谷穴位于手背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即虎口上。按摩此二穴,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解除疲乏、振作精神、提神醒脑。

鱼际穴——位于手掌面第一掌骨中点,拇指下隆起处,有泻热宣肺、散淤润肤的作用。

    以上文章中所讲述的就是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有哪些的详细介绍,相信各位朋友看到这里都已经对全身的经络和穴位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人体当中有很多重要的一些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经络穴位就可以达到预防疾病的功效,对身体非常好,还可以预防一些中老年人疾病。

经络养生 强壮身体养生祛病


导读:经络养生,强壮身体养生祛病。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的通道,其连接身体各处,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畅通,人的身体运行才会更顺畅,更健康。经络养生,强壮身体养生祛病,一起来看看。

经络养生 强壮身体养生祛病

经络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而使人体各部分保持一种相对协调平衡的状态。经络的生理功能中医称之为经气,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四个方面。

中医经络养生疗法与普通的疗法区别

第一、从手法上,普通的洗脚、按摩治疗只能到达皮、脉、肉,而经络疗法则可在此基础上深入到筋、骨层。

第二、从疗效上,普通的按摩只能达到放松效果,而经络疗法则可达到医疗效果,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自我点穴

1、头部点穴

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2、点百会

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3、点印堂

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4、点太阳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5、点人中

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6、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7、下肢点穴按摩

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下面还有其它经络养生穴位的介绍哦,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养生穴位

1、膻中穴

膻中穴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有宽胸理气的作用。平时经常感到胸闷气短、郁闷不舒,总是唉声叹气的朋友,可以不时按揉膻中穴以疏泄胸中郁滞之气。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3、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所以,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另外,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4、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5、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6、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下面介绍几种经络养生按摩法,学起来简单又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经络养生按摩法

1、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

2、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3、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4、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5、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6、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7、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户外运动,也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推拿按摩祛病又养生


养生导读:推拿,又称按摩,就是用手在人体皮肤、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种手法,达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给自己按摩。

古方中医养生专业人士指出:中医认为,机体有很多穴位,每个穴位常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可起到养生保健、防病祛病之功效。

一、按摩部位保健

1、经常推拿按摩腋窝

中医认为,腋窝部位千万别忽视。常按摩腋窝可促进血液循环。这是因为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养生祛病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


2、经常推拿按摩前胸。

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肢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按摩前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以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须部下至心窝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3、经常推拿按摩肚脐

肚脐为神团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肚脐常被养生家们称为保健要塞。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更能防病养生健身、益寿延年。

4、经常推拿按摩脊柱

脊柱可滋养全身器官,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使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达到养生保健之功效。

5、经常推拿按摩脚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另外,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因此,经常泡脚和按摩脚部,或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养生保健,促长寿。

二、推拿保健的作用

1、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经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这里的运旋荣卫,就是调和气血之意。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增强机体健康。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机械刺激,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综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组织的温度,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掌心横纹有效。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以上临床实践及其他动物实验皆证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于按摩能够疏通经络。使气血周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按摩后可感到肌肉放松、关节灵活,使人精神振奋,消除疲劳,对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三、 推拿保健的主要特点

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对正常人来说,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病人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四、注意事项

1、身心放松

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中医养生祛病延年16法


:说到养生,很多会立刻联想到中医,是的,几乎全部人都认同中医的养生效果,那么中医最经典的养生方法是什么呢?

中医 祛病延年16法

中医经典养生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之述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十六法首先见于明代冷谦所撰的《修龄要旨》。这套养生法,动作轻缓,简便易学,不受条件的限制,若能坚持实施,定能强身健体、预防早衰、防病祛病、延年益寿。


中医

养生十六法的具体内容及操练方法

养生第一法: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和头皮的新陈代谢,并可改善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增强脑部的生理机能。因此,常梳发可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聪耳明目、乌发等作用。

养生第二法:面宜多擦

方法:站立或取坐位,两眼微闭,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覆于两腮及下颌部,五指并拢,手小指贴于鼻侧,掌指上推,经眉间印堂,上推至额部发际,然后向两侧擦至两鬓(掌指部经眉头、眉腰、眉尾),再向下搓擦,经面颊(十指沿耳根进行)至腮部、下颌。

如此反复,搓擦至面部有热感为止。早晚各搓擦面部一次。

功效:面部毛细血管丰富,常搓擦可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滋润皮肤,增加颜面的光泽和增强面部皮肤肌肉的弹性,有利于除皱消斑和延缓面容的衰老,并有提神明目和预防感冒、眼疾、耳疾等作用。

养生第三法:目宜常运

方法:取坐位,两眼微闭,缓缓转动眼球。先按左、上、右、下方向连续转动9圈,再向右、上、左、下反方向转动9圈。然后,将眼睛缓缓睁开。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或在用眼疲劳时进行。

功效:运动眼球可以锻炼眼外肌,增进睫状肌对晶状体凸度的调节能力,改善视力,消除视疲劳,推迟眼的老花。另外,运动眼球还能促进眼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强视神经、动眼神经及眼肌的功能,对眼球能起到保护、滑润作用,而不易发生眼疾。


中医养生

养生第四法:耳宜常弹

方法:取坐位,将两手掌相互搓热后,以手掌的掌心分别掩紧两耳,手指并拢贴于枕部,食指叠在中指上,然后让食指着力下滑弹击枕部,使耳能听到鼓鸣的声响。每次弹击20-40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

功效:耳常弹,可增强听神经的功能,可使退化的耳膜、耳咽管的功能得到恢复,促进耳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聪耳助听的作用,对耳鸣、眩晕、失眠、头痛、神经衰弱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养生第五法:齿宜常叩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全身放松,闭目,静心凝神,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奏地相互轻轻叩击。先叩臼齿36次,再叩门齿36次,要使每个牙齿都相互叩击到。可在晨起和睡前进行,亦可在半夜或早晨睡醒后取卧位进行。

功效:叩齿产生的冲击波不仅能促使牙根血管扩张,加速牙龈部的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改善牙齿、耳朵及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起到防治牙齿松动、耳鸣和健脑的作用。


养生第六法:舌宜舔腭

方法:经常用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或用舌尖轻轻地舔上腭。每次从左向右和从右向左各舔2030下,每天进行23次。

功效:舔腭能产生唾液,防止口舌干燥,增进食欲。此外,常舔腭还能起到宁心安神、防治神经衰弱的作用。

祛病延年 春季梳头养生法宝


春天梳头符合春季养生强身的要求,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当然也就能强身壮体了。养生梳头有什么讲究?要全头梳,不论头中间还是两侧都应该从额头的发际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起码应梳50次以上方有功效,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时间以早晨最佳,因为早上是人的阳气升发之时。梳子则以牛角梳、玉梳、木梳为好。

中国古代的《养生论》中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说的是两重意思,一是梳头可以养生,二是春天这个季节适合梳头养生。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的全身,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要靠这些经络起传导作用。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肌体。而人的头顶有百会穴,就是因经络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因此通过梳头,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据悉,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头发不白的作用。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曾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医生特别提醒,梳头只是起到一种促进经络疏通,人体功能平衡的调节作用,是一种养生强身之法,有病还要去看医生。

按摩脚心 祛病良方


按摩脚心能增强血脉运行,调理脏腑,舒通经络,增强新陈代谢,从而强身健体,祛除病邪。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

人的脚掌密布许多血管,故科学家把脚掌称为人的“第二心脏”,脚心的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按摩这个穴位,有滋阴补肾、颐养五脏六腑的作用。经常按摩脚心,能活跃肾经内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有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常按摩脚心,还能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按摩脚心时,还要多动脚趾。祖国医学认为,大脚趾是肝、肺两经的通路。多活动大脚趾,可舒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也有辅助疗效。第四趾属胆经,按摩可防便秘、肋骨痛。常按摩脚心、脚趾,对神经衰弱、顽固性膝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精神性阳痿、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及肾功能紊乱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或辅助治疗作用。

按摩手法要正确,否则达不到祛病健身的目的。每晚用热水洗脚后坐在床边,将腿屈膝抬起,放在另一条腿上,脚心歪向内侧,按摩左脚心时用右手,按摩右脚心时用左手,转圈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为止。

巧用葱姜蒜祛病养生的18个方法


俗话说“吃好葱姜蒜,病痛少一半”,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葱、姜、蒜除了是日常生活必备的调味品外,又是具有神奇功效的良药,而冬天又是疾病滋生的季节,也是人抵抗力最弱的时候,这时选择葱姜蒜是最好的祛病良药了。今天小编告诉你怎么巧用葱、姜、蒜祛病养生,让你年末健健康康!

姜祛湿寒

吃生姜,祛湿寒。生姜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等保健养生功效。一遇到鼻塞、流清鼻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痛等症状,很多人马上联想到煲一锅姜糖水(用切细碎的鲜姜25克加上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对防治风寒感冒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俗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早上适宜吃姜,因为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

姜疗法:

1、生姜治恶心、呕吐:生姜汁1匙,蜂蜜适量,调入开水,一次服下。

2、生姜治风湿性关节炎:生姜30克,石菖蒲15克,鲜葱、芫荽各30克,共切碎,用白酒炒热,用布包敷患处,冷后炒热再敷,每日3次。

3、生姜治发热无汗:生姜7片,红糖35克,煎汤趁热服;同时,以生姜煎汤洗浴后卧床为佳。

4、生姜治感冒:将生姜切成细丝或擦成细末,放一小撮在茶碗里,加一小匙砂糖,然后倒入开水,搅拌后饮用。饮用量为一次一茶杯。

5、生姜治畏寒发冷:以适量的生姜细末(每次取一块相当于小指尖大小的生姜切成),放入一茶杯咖啡中,每杯加一大汤匙蜂蜜,冲开水饮用,即有疗效; 将3克生姜配600毫升水,煎至半量,每天分3次饮用。需要说明的是,生姜辛辣、性热,多食反而伤胃、生热,切不可过量久食,尤其对于阴虚火旺的人更不宜多吃。

葱补身子

葱的色泽翠绿,只需养生一煮,就能轻易带出其鲜甜的味道来。农历正月和二月大地回春之时,吃葱对身体大有益处。葱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等多种成分,生食能刺激神经、帮助肠胃消化、温暖身体、使人自然发汗。因此,南方地区素有“正月葱,大补身”的谚语。怕冷、低血压、贫血的人,多吃些葱可以补充能量。眼睛易疲劳、出血、失眠和神经衰弱的人,多吃葱可以兴奋神经而使人的精力更加充沛。另外,多吃葱,可以增强消化功能,排除体内不干净的东西,同时使排便更加通畅。

葱疗法:

1、葱治胃痉挛:将生葱和酱一起吃即可,用量可根据各人身体状况而定。

2、葱治风湿性四肢麻木:取大葱60克,姜15克,花椒3克,水煎服,每天2次。

3、葱治小儿遗尿:取葱白8根,硫黄30克,共捣汁,睡前敷脐上,连敷两三夜即可。

4、治风寒感冒:用葱白1段,碾碎取汁,分几次饮用,有特效。或将葱白细细切碎,再撒生姜末少许,用开水冲服。若加滚开的水搅拌,趁热连姜、葱一起服下,即刻见效。

蒜灭细菌

冬末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多食用大蒜可以有效杀菌,保护身体健康。大蒜具有杀菌、杀虫、解毒、防腐等保健养生功效。大蒜可切片、捣烂或绞汁食用。 大蒜中含有一种杀菌力很强的大蒜素,能杀灭多种病菌。每天食用新鲜大蒜并长期坚持,可大大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治病之保健养生功效。

蒜疗法:

1、治咳嗽:某人感冒后咳嗽近两月,各种咳嗽糖浆吃了个遍也未能治愈。后得一偏方,居然就好了。方子是取7-8瓣大蒜(最好是紫皮大蒜),拍碎或把蒜切成片均可,随后放在一个小碗里再加入一粒冰糖,再倒入大半碗水,加上盖子,然后放到锅里蒸15分钟左右,蒸好后让患者趁热吃蒜喝汤。咳嗽厉害时,早、 中、晚一天共喝3次,连续吃3天。这个方子特别适合小孩子和无法使用西药的孕妇和老年人。此外,要想使气喘以及感冒引起的咳嗽得到缓解,可将蒜捣碎,焙烤成糊状后,做成小饼,每次服1~2片。

2、治风寒感冒:判断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时,可以看患者的舌苔,舌苔发白多是风寒感冒,舌苔发黄多是风热感冒,食疗是最为安全且有效的。在感冒之初,把大约10克捣碎的蒜放入热豆浆汁里,趁热喝下去,感冒即可很快治愈。或用大蒜头2个,葱白1根,生姜4片,水煎后加入红糖适量,趁热服下。

3、治下痢:把1瓣蒜捣碎或剁碎,放到豆浆汁里喝下,可以治疗下痢。

4、治动脉硬化:每天食1瓣蒜,连日服用,可以缓解动脉硬化。

5、治失眠或神经性头痛:每天吃2瓣蒜。大蒜中所含成分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使身体变暖,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6、治肩部肌肉酸痛:把2头蒜及等量的生姜捣碎研细,和入一些面粉,用布包好,敷于患处。

7、驱虫:患绦虫、十二指肠虫及蛲虫的患者,可将30克蒜捣碎后,包在糯米纸里服下。注:胃肠不好者慎用。

8、治毒虫咬伤:把蒜切成薄片敷在患处即可。

9、治胃痉挛:把蒜放到锅里焙烤成糊状后,做成小饼,每次服2~3片即可生效。另外,将蒜碾碎,取汁约36毫升服下。

夏季养生小常识 养阳祛病试试中医艾灸


夏天阳长阴消,是人体阳气最旺的季节,当同时也是阳气最易受伤之时,这个时候可以试试中医艾灸保护阳气,同时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现在中医为您准备了一些夏季常见问题及在家中就能简单操作的艾灸方法,帮你一起守护好你的阳气,改变你的虚寒体质,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天保护阳气中医艾灸的方法。

1、空调病

夏至时节,很多人会选择躲在冷气充足的室内,然而走到室外时又瞬间感受强烈的热流,冷热交替,温差极大,很容易引发感冒及周身酸痛,这种情况以肩颈部最常见。因为颈部正中属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太阳经主“一身之表”,寒邪入体太阳最先受之。而督脉则主“一身之阳”。所以,当人受寒时,肩颈部最先出现不适,且此处不适的感觉最重。建议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最好调到25°C或25°C之上,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并适当按摩肩颈部。

艾灸温阳法

取穴:大椎穴

作用:温阳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大椎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大椎穴,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咳喘

对于慢性咳喘患者来说,如果患者有痰多清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腻,或滑腻苔,或伴有打喷嚏、流清鼻涕,遇冷则咳嗽哮喘加重,怕冷者。也可以在夏至时做艾灸或三伏贴来进行治疗。不少患者因在此时治疗而获得明显效果,甚至痊愈。

艾灸温肺法

取穴:肺俞穴

作用:温肺止咳,化痰平喘。

操作:患者可采取坐姿或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肺俞穴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3、暑湿证

中医所说的暑湿证,一般不会出现高热,仅有低热,常伴有头痛、身体酸懒、倦怠乏力等症状,出汗而热不退,口干却不想喝水,有些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可用藿香正气水或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散寒祛湿来解除。

艾灸祛湿法

夏季多雨多湿季节,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

取穴:足三里、阴陵泉、中脘、神阙

作用:温中散寒,健脾利湿,止呕止痛。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6、宫寒

女性每到经期就怕凉、痛经,总感觉小腹凉凉的,或者宫寒不孕,伴有性欲冷淡、月经后错、稀发,经量少,经色暗,腰部冷痛。不妨也趁夏至阳气旺盛时赶紧艾灸,温一下自己的阳气吧。夏至阳气最旺时,艾灸治疗可是比平时效果提升N倍哦~

艾灸温宫法

取穴:关元、肾俞、三阴交、血海

作用:温补肾阳,温宫散寒。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夏天艾灸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阳气的作用,阳气不足或者阳气受伤的朋友,可以试试艾灸的方法。

4、皮肤病

夏季湿气重,是微生物等活动频繁的季节,细菌、真菌、蚊虫、螨虫活动能力增加,故皮肤病成为高发疾病。杜绝皮肤病的重要点在于:保持居室整洁和自身清洁,天气晴好时,应勤晒衣物、被褥,不给致病生物营造生长环境。饮食清淡,尽量避免饮酒、吃牛羊肉等发物。对于婴幼儿,应保持其皮肤的干燥,防止湿疹等疾病的诱发。对于内有湿浊,外受风寒引起的舌苔白腻、怕冷,甚至便溏型荨麻疹、湿疹等瘙痒性皮肤病也可以采取艾灸的方法缓解和治疗(但仅限于寒湿型)。

艾灸止痒法

取穴:曲池、合谷、血海、委中

作用:疏风止痒,温阳利湿。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和俯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5、慢性腹泻

夏季腹泻的病因多为贪凉太过或饮食不洁,导致寒湿或湿热内生,从而诱发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消化不良等发生。而素来就脾胃虚弱,经常便溏者,则更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阳气。应该吃温热的东西,拒绝吃冰箱取出的冷饮、生冷食物,夜间尽量不持续开空调或调高空调温度,并注意睡眠中裹好腹部。除此之外,您也可以从夏至起每日艾灸,以保护自己的阳气。

艾灸温阳法

取穴:足三里、天枢、神阙、中脘

作用:温补脾肾,散寒止泻。

操作:患者可采取平卧的体位,请家人点燃艾条,对准穴位进行回旋灸。施灸者将艾条对准穴位,并距离皮肤2-3cm左右,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耐热较好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隔附子饼灸的方法,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

具体操作:将附子打成粉,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cm,厚约0.8cm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相应的穴位处,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至艾柱燃尽,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3壮。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祛病延年 推腹按摩的养生功效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养生专家中里巴人更是认为,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所以推腹后,腹内血流增多,冲击力加强,以腹泻的形式将三浊全部排出。

腹部按揉的具体操作方法:一般选择在夜间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清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恒,一定会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经常巧妙地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这是因为按揉能刺激末梢神经,通过轻重快慢不同力度的按摩,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防止人体大腹便便,从而收到满意的减肥效果。经常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腹部皮肤有化脓性感染或腹部有急性炎症(如肠炎、痢疾、阑尾炎等)时,不宜按揉,以免炎症扩散;腹部有癌症,也不宜按揉,以防癌症扩散或出血。揉腹时,出现腹内温热感、饥饿感,或产生肠鸣音、排气等,属于正常反应,不必担心。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